摘要

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一、指导思想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

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的核心目标,真抓实干,争拼赶超,克难奋进,做“重要窗口”的教育模范生,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总体目标

  1.聚焦“一体”总目标: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2.聚智“三项创新”。创新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形成具有慈溪特色的数字化管理与教学品牌。创新教育交流合作,深化与浙师大、温医大等省内外院校校地共建和项目合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发展,争创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1所,省级高水平专业5-7个,支持慈溪技师学院争创全省一流技师学院。

  3.聚力“三项加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安全智能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师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加强落实五育并举,不断丰富“德育生活化”内涵,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凝练劳动教育特色品牌。

  4.聚神“四大攻坚”。攻坚校外培训市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培训机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攻坚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公办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所数占比和招生覆盖率分别巩固在85%和88%以上。力争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6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和招生覆盖率分别巩固在98%和99%以上。攻坚初中强校提质,实施初中学校培优创建和补短提升行动,实现公民办协调、错位、特色发展。攻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师招录与职称评聘,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保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主要工作及举措

  以“一核四驱”(“一核”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四驱”为惠民、改革、产教融合、保障)为工作总抓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党建质量。要组织开展好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小学校党建质量创优行动。在党建规范化基础上,培育一批党建品牌和模范支部,推动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全域提升。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速度,各渠道、多方法搭建平台,使年轻干部拓宽视野、增长才干、脱颖而出。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继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市工作,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试点方案,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党的工作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示范作用,在广大党员教师的引领下,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牢固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更好地促进学生学有特长、全面发展。探索实施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选派机制。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教育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主体、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责任分工。大力整治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把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党管教育的范畴,加强培训机构教学内容的审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的正常轨道。开展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巡察工作,计划全年巡察40家。加强日常监督执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规定,驰而不息开展正风肃纪检查。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机关科室、学校、直属单位、教办负责人的日常监督。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对发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坚持问题导向,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和群众利益,大力整治教育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在职教师课内不上课外补、培训机构兼职等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教育系统教职工出国(境)管理制度。

  (二)围绕“一核”总目标,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按《慈溪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整改提升工作。采用分级分类评选骨干教师的方式,扩大骨干教师总量,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不均衡的问题。对基本办学条件无法达标的学校督促属地政府采取更换办学场地或撤并等措施。实行销号管理,一校一策落实整改。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对整改滞后的进行督促。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大力推进城区义务段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统筹五街道两镇(横河镇、逍林镇),环创、新城河和前湾创新城等板块教育规划,确保明月湖(63班)、新潮塘(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华东师大慈溪附属实验幼儿园于2021年9月顺利开学。各镇要根据“十四五”城镇化规划,各教办要发挥参谋作用,及时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布局。启动新城河区块九年一贯制学校、市实验四小西校区扩建工程、白云小学迁建工程、行知职校(浙工商慈溪学院)扩建工程等教育项目,筹划市实验幼儿园迁建工程、新潮塘区块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期新建工程、特殊学校、白沙学校迁建工程等项目。着力推进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组建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模式(加大对公办学校的支持发展力度),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和教育联盟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建设。深化“ 监管”行政执法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精准做好各类教育民生实事。关心弱势群体子女上学,完善困难家庭学生信息收集及资助政策,调整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实现教育精准资助。积极实施国家助学金、学生营养餐、“热菜热饭”工程等教育惠民项目,深化惠民助学工程。进一步做好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工作,继续实施寒窗基金工程,加大基金会管理和助教力度。继续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巩固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优化入学入园、考试优待“一件事”办事体验,推进学籍、资助等教育服务迭代升级。深入实施面向中小学生的文化类学科培训机构开办“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门沟通壁垒,在培训机构学校审批过程中同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积极沟通,理顺联办环节,实行一窗受理,实现同步联合出证,同时加强审管环节。

  (四)改革驱动,靶向施策推进教育深度变革。

  拓展育人模式。一是大力培育“德育生活化”特色品牌。计划于2021年开展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评选工作,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落细、落小、落实德育要求。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学生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广大未成年人文明素养,提炼“一校一品”的育人工作经验,做到校校都有德育品牌、班班都有德育故事、人人都有理想信念。二是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推进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运行心理危机预警、处置、干预与转介制度。做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标准化项目创建工作。三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工作。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学生阅读推广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和语言文字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小学生戏剧比赛、第十届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建党一百周年中小学生书法展暨市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中小学生课堂乐器现场比赛、中小学生舞蹈现场比赛。四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社团建设和课外文体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培养自觉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重点培育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推广示范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经验,精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劳动实践,争取实现“校校有品牌,人人爱劳动”的目标。六是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把美育德育体现在校园每一个角落,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校风建设。开展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等活动。七是大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把评价和督导结合起来,围绕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推进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并强化结果的运用,建立发展质量、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问题的反馈整改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乡义务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0%。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宁波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培养人选的梯度培养。要着力抓好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思政工作,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建立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全过程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和违规行为通报制度。深化人事管理制度综合改革。盘活全市教育系统空余事业编制,优先满足农村一线教育事业发展用编需求,2021年继续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或杭州师范大学采用招生与公开招聘并轨进行的方式为慈溪教育未来定向培养紧缺复合型教师。深化“县管校聘”,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探索跨学校、跨学段统筹配置使用。探索教师管理深度融合,把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跨校交流、特色专业发展等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科学设置岗位,引导教师从总量超编或学科超配学校流动到教师短缺学校,优化教师队伍配置。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落实中小学校的用人自主权,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深化职称评聘改革,突出育人导向和教育教学实绩,科学设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业绩考核指标。扩大中小学校职称评聘改革试点范围,由具备条件的学校制定自主评聘方案,开展中初级和高级职称评聘,推动教师职称岗位能上能下。统筹保障教师待遇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时间、同幅度调整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与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提升,做好参谋统筹推进同步提高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打造高素质专业型教师队伍。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规范培训程序,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不能仅仅为了完成学分而培训,要通过丰富省级培训、优质培训、高端研训等方式,让一线教师真正通过培训提升执教能力。要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建设管理,合理设置完善名优骨干考核指标,实行绩效奖励,对培养教师队伍、带动学科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名优骨干教师,扩大奖励扶持力度,对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名优骨干教师,保留荣誉称号,取消奖励扶持。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初任教师精准培训,推进实施“好师傅”带“好教师”。实施走名校访名家计划,组织开展名优骨干教师研修,举办高端人才、骨干教师专题研修,进行沉浸式蹲点学习。启动实施第二轮(2021-2024)乡村教师扶持计划。使“名特优教师下乡”常态化,在镇(街道)中心小学(初中)建立以名师负责的“名师乡村工作站”,覆盖所有学科。加强职高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中职教师培优提质。规范学校中层干部使用管理,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奋力实现初中强校提质。继续实施初中学校培优创建和补短提升行动,以三年为一轮,一校一方案推动薄弱初中提升办学质量。深化“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深入开展聚焦基础性课程领域“提升‘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变革教学组织方式”的品牌课堂创建。进一步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积极有序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研究,重点做好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研究。深化监测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聚焦作业设计和课题研究,做强新样态学校研讨平台,加大建设深度和实度。

  推动普高新课程改革。以个体特色化、群体多样化为导向,推进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关注特色学科基地建设,强化特色课程群建设,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在确保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依托教研室等专业力量,加强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指导学校积极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加强普高学科教室建设、优势学科建设和学科竞赛的培养与指导,重视对新高考的研究与适应,深入研究新高考制度下学校教学工作,加强“强基计划”“三位一体”等招生模式的研究。

  (五)产教融合驱动,释放教育发展新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劳动者。我们必须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既要大力培养输送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要面向一线职工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和转岗专业培训,实现“双轮驱动、一体发展”。今年下半年争取长三角职业教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市召开。以此为契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发展重点,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扎实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提增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受教育年限。二是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做特做精每一所中职学校,高质量办好技师学院。争创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1所,省级高水平专业5-7个,支持慈溪技师学院争创全省一流技师学院。三是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加快浙江工商慈溪学院工程建设,探索与宁大科技学院的合作渠道。推动中高职衔接和普职融通,继续开展中高职、中本一体化合作办学,推动慈溪学生在本地开展专本科职业教育学习,更好为本地企业服务。继续推进“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一是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将项目试点与专业调整、课程建设、育人模式改革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是通过加强选择性课改、实习实训等,加强技能教学,强化面向人人,力争2021年宁波、省及全国职业能力大赛、技能大赛稳中有升。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是积极构建“专业服务产业”办学新机制,全面实施专业服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二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结合慈溪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精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等独建或合建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三是积极发挥职教集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作用,组建2个新的专业职教集团(联盟),争创1个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特色开放的终身教育。一是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丰富社区教育资源内容,开发市民读本1-2本。二是规范各类培训工作,按时完成扫盲、城乡劳动力、农村预备劳动力和“双证制”等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申报省、宁波市品牌培训项目2-3个。三是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活动,2021年实现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的全覆盖,各类培训活动不低于600场,累计参与人数不低于12万人次。四是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组织网络,丰富学习型城市建设内涵,持续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创新“三大学习共同体”运作机制。五是加强市民学分银行建设,进一步拓宽“市民学分银行”的功能和参与面,不断发挥品牌效益,提高品牌知名度。

  (六)保障驱动,着力优化教育发展治理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普高、职高段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教育现代化时间表、路线图,核对各学段现代化指标,加大投入保障,完善督导监测,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当前,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落实上级要求,更是回应发展所需。我们教育系统历来跟数字化建设密切相连,数字化引领教育发展,教育更要引领数字化发展,把数字化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也要把数字化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手段。我们成立了我市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我们要在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上级任务基础上,结合慈溪教育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和“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探索创新举措,继续打造品牌亮点,努力形成最佳实践。

  加强教育基础建设。继续高位保持义务段标准化学校达标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学校设施设备的改善力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实施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建工程和教育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提升学校现代化、传统教育和学校安全设备装备水平。继续重视学校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抓好国际交流常规工作,重点推动农村地区学校与境外学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扩大“千校结对”覆盖面;开展实质性交流,提高项目质量,积极争创浙江省、宁波市国际交流“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支持学校聘请境外籍教师、接收境外籍学生,完善信息备案制,规范境外师生管理。加大对国际化课程审核力度,指导学校规范开设国际化课程。鼓励市内学校与市外开展合作交流。

  拓展交流合作新渠道。继续做好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我市与黔西南州等地结对职校的合作,助力当地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继续办好新疆班,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与上海等长三角职业院校建立长期校际交流机制。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带动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扎实做好开学前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开学前各地各校要按最新防疫政策要求执行。各地各校要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电梯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消杀通风,积极开展校园清洁卫生活动,保持校内环境卫生清洁。要在校门口、餐厅、洗手间等场所备齐肥皂、免洗手液等清洁消毒物资,确保学生在校内可以随时洗手。各校要对校门口的测温仪器加强检测,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要加强防疫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做到一有突发情况发生,随时可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进行高效处置。要按应急处置要求加强隔离场所及防疫物资的准备,确保隔离场所处于“临战”状态。

  继续抓好校园封闭式管理。做好报到教职工和学生健康申报表的填报工作,切实掌握师生假期出行动态;按规定落实“一日一报告”制度,摸清师生红、黄、绿码状况,抓好返校教职工和学生管控措施落实;中小学幼儿园落实 24 小时封闭式管理,对进入学校人员严格执行“亮码绿码+测温合格+佩戴口罩”放行制度;做好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登记、晨午检报告、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管理、在校期间教职工和学生健康管理等制度落实;继续落实错时错峰上放学、错时错峰就餐等防控制度,防止校内人员集聚。根据“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格控制校内聚集性会议活动,50 人以上聚集性会议活动,应当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提倡采取视频形式举行各类会议活动。

  及时排摸学生各类思想与心理问题。开学后,各地各校要及时对学生思想、心理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那些因家庭出现变故或其它因素心理受到影响的学生,以及和家长关系紧张的少数学生等,要进行一次认真排摸,重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真实状况,建立重点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名册,完善学生思想、心理问题信息报告及化解机制,逐个安排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开展帮扶工作,拿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及时做好跟进化解工作。要提醒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耐心细致,注意方式方法,尽快帮助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坚决防范发生校内学生安全责任事故。开学后,各校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尽量避免急躁情绪,切忌出现打骂孩子行为,多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积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互联互通的家校关系。科学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开学后,各校要认真排查学生体质状况,对那些不适宜一定强度体育锻炼的特殊体质学生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并建立特殊体质学生健康档案;在组织学生上体育课时,强度上要遵循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充分预热,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置。

  严格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学前,各地各校要按要求抓好各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还要高度重视关注教育舆情,不断提高舆情管理能力,强化底线思维,全面防范化解各类安全稳定的风险挑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