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实施《静安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握全球教育发展前沿趋势、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和静安城区建设愿景,坚持公平与优质并进、尊重规律与改革创新互促、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相融、协同共育与统筹推进结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静安开启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新征程的起航之年。静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实施《静安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握全球教育发展前沿趋势、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和静安城区建设愿景,坚持公平与优质并进、尊重规律与改革创新互促、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相融、协同共育与统筹推进结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静安开启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新征程的起航之年。静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主动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上海教育发展远景,紧密结合全区及本系统“十四五”规划目标和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期盼,统筹协调教育发展与疫情防控,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教,确保稳妥推进、稳定运行,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静安特色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卓越教育强区。

  一、提升德育实效,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开展“喜迎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静安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静安红色教育资源优势,落实静安区红色文化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场馆走访、文化宣讲、文创作品开发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2.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深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课程育人,完善静安区中小幼课程育人联席会议制度,谋划静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工作,做好2021年区政府重点工作——“开展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素养。重点打造区域10所学校“中国系列”课程。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和关爱帮扶。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时认真做好家长、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告家长书》、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支持认同科学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4.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德育骨干队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大队辅导员以及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培养。承办“静安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5.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各项工作,深化区域家庭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6.完善校外育人共同体建设。落实高中生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课程。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社会实践组织记录工作。

  7.推进行为规范教育。对本区的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开展巡访,挖掘、提炼学校在行规教育中的有效做法,梳理、优化示范校行规教育品牌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坚持学术精进,突破综合改革前沿领域

  1.“一体两翼”引领科研前沿突破。结合静安教育现状特点及任务要求,以“十四五”引领性重大课题项目的申报与启动实施为一个载体,围绕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要素,以教学新行动和评价革新为重点,深化实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教育科研管理指导手册的深化落实和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创建应用为两项抓手,加强科研规范,优化管理机制。

  2.全面实施《静安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握全球教育发展前沿趋势、国家教育发展要求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上海发展和静安城区建设愿景,坚持公平与优质并进、尊重规律与改革创新互促、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相融、协同共育与统筹推进结合,全面深化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现科学变革、创新发展和提能增效,建设精品教育。

  3.加大紧密型学区集团的推进力度。根据市教委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关于推进集团化和学区化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总结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成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推进紧密型集团、学区创建,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在干部配置、师资结构、课程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培养贯通等方面深入探索,着力打造“同学段共享式发展、跨学段贯通式发展”新样态。

  4.推进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高品质广视野推进“静安区三年推广应用计划(2020-2023年)”。做好顶层设计,在推广应用中促进成果迭代升级,增强成果的二次转化与集成创新,进一步孵化、催化新的优秀成果。逐年推广应用“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低结构活动探索”“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和“研究型课程大规模实施智能支持平台研发及实施模式探索”三项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探索其他相关国家级优秀成果孵化、转化的机制延伸。

  5.做好招生工作。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保障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进一步做好资源紧缺地块学校的招生预警工作,细化操作办法,努力化解入学矛盾。继续做好公民办同步招生和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工作,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

  三、强化疫情防控,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加强基础教育疫情防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依法依规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准确做好教育系统防疫工作数据统计工作,为区域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学校人员动态信息资料。组织协调教育系统各学校和相关单位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制定“一校一预案”。做好民族教育相关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实防控重点环节。根据市、区工作要求,做好2021年寒假及春季开学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防疫期间的学校管理,指导各校建立健全在线教学工作机制,努力确保在线教学有效性,开展线上教学的校本化实施。

  2.做好成人(社区)教育及培训机构防疫工作。持续加强全区各级成人(社区)教育机构防疫工作监督,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各社区(老年)学校、各社会学习点有序开展线上教学。加强对培训机构监督和指导,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

  四、深入开展研究,持续推进“初中再加强”工程

  1.聚焦“一校一策”研究。根据学校已确定的突破性改革项目,指导学校关注重点领域,履行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注意项目研究的可操作性和节点目标,同时经论证给予相关学校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鼓励教育现代化再发展,逐步形成带头、互助效应。

  2.扩大试点开展初高中联动项目。以新中初级中学、新中高级中学新的初高中一贯培养方式为探索试点,鼓励本区优质高中和部分完中充分发挥学制上的优势,开展和部分(或本校)初中的项目联动工作,努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水平。

  3.推进区域项目化教学培训工作。根据市教委有关要求、《静安区关于落实〈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立足本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实验校、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验校、静安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项目实验校,努力推进初中跨学科案例教学,引导学校及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基本能力和价值观的养成和培育。

  4.加强专业指导。通过区教育学院,组织初中学校专题解读本区的市教委初中绿色指标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反映的薄弱方面,指导学校予以重点加强和改进,提升初中办学水平。

  5.开展中考改革研究实践。按时做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探索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价新机制,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质量观。针对《历史》《道德与法治》开展教学研究。保障中考改革首次初中英语听说测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顺利进行。

  五、聚焦内涵品质,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1.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制定落实区托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区托育工作联席会议,构建区域托育服务体系。完成首轮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认定,健全申报退出机制,落实扶持奖励举措。根据资源布局调整和常住实有人口变化,稳妥有序保障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扩充托育服务总量;落实区政府重点工作,增加托育一体全覆盖街镇数量。

  2.激发小学办学活力。推进活力指标校本保障体系研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开展基于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的学生活力指标调研,推动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针对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指标,加强过程研究,提升区校两级治理能力,进一步构建健康有序、轻负高效的绿色教育生态。进一步做好民心工程,全面开展小学“三段式”(学习时刻——自主时刻——温馨时刻)校内课后服务,践行“学校尽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目标,着眼于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获得有质量的课后服务,提升减负增效效能,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坚持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探索高中分类协同发展新机制,启动创建学术性高中、推进特色普通高中、优化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推进《高位高品质践行新课程长效长视野使用新教材——静安区普通高中“双新”实施方案》,探索具有未来教育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

  4.全面开展融合教育研究。以“全覆盖、深融合、高质量”为核心理念,以《静安区融合教育行动纲领(2021-2025)》为价值导向,以《静安区融合教育工作指南》为行动准则,深入开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区域融合教育公共服务资源“聚核”的实践创新研究》课题实践,优化公共教育服务,全面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培训、资源开发、质量管理等专业功能,探索新时代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5.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促进办学行为规范。加强优质民办幼儿园的创建力度,推进民办中小学的特色创建。着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探索多方参与的民办教育治理新体系。

  6.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和教材选用使用管理机制。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 等合作,为区域科技教育创设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开展好区域特色科技活动项目,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6.稳步推进艺术教育。抓实学校美育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艺术“一条龙”项目布局。加强区学校艺术联盟建设,形成学段贯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项目联盟。加强区学生艺术团建设,完善区域艺术教育管理网络。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民族文化培训活动内涵。推进社会艺术场馆、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结合,开展文教结合项目。进一步丰富学生艺术活动,创设更多学生艺术特长展示、校际学习交流平台。提高特色项目品牌影响力,办好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少儿茶艺交流展示等市级活动。

  7.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建设监测体系,提升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打造文化品牌,促进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深入。加强基础建设,保障语言文字事业可持续发展。

  七、探索有效途径,大力提高队伍专业发展水平

  1.加强师德建设。坚持高标,宣传改变学生的典型好教师;严守底线,规范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思想站位,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及育人态度的引导和培育。

  2.深入完善多层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好2020学年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创新探索、完善2-5年职初教师培养机制,研究制定相关人事工作配套激励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职初教师菁英培养计划”“中小幼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学科带头人”“教育拔尖人才”“学科实训基地”等培养项目。编制“十四五”师资培训规划,启动做好“十四五”师资培训工作。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建设工作。

  3.打造“十四五”培训特色课程。开展全员最新科技、最新前沿知识及最新科研成果的“高品质教育素养”通识培训。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和前沿发展领域的热点,借助高校、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等专业力量,为区域教师提供前瞻的、系统的、科学的专业培训。

  4.打造具有静安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提升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加强体现区域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八、倡导衔接融通,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区

  1.深化学习型城区建设。召开学习型城区建设推进大会,发布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十四五”规划,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宇建设,推进街镇社区教育特色发展,深化“人文行走”项目,举办“悦读·静安”纪念4·23世界读书日活动、静安区老年教育艺术节、终身学习体验周以及2021年静安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区域大型终身学习活动,举办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论坛等活动,融入长三角终身教育发展格局。

  2.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夯实终身教育网络架构,优化“静安8分钟学习圈”。开展社区教师专项业务培训、讲座学习、技能评比等活动,提升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深化“静安家长学校”内涵,提供优质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和咨询等服务。开办“国学经典阅读推进活动”、摄影、现代舞等学习班、“红色文化”“非遗制作”等讲座和体验活动。开展终身教育交流研讨,推进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活动扩大“静安国学讲座”“乐龄讲坛”“生命教育”等终身教育特色品牌效应。

  3.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加强学习培训,对培训机构的法人、校长开展法律法规、消防安全、会计财务等培训,召开校长、法人工作会议,提升培训机构依法办学能力。强化检查督促,对培训机构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合同、收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开展2020年度年检,会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实施跨部门联动惩戒。

  九、确保规范高效,提升静安教育改革发展能级

  1.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校园安全风险清单、问题隐患(整改任务)清单、制度措施清单,健全日常安全教育制度,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强化源头管控和整改落实。突出抓好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2.推进依法治教。在“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标准校”创建工作基础上开展评优评先。探索构建学校章程实施的监督机制;结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引导学校修改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发挥“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各类法宣品牌活动及“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普法主渠道作用。

  3.做好教育督导工作。根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要求,有序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持续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度监测、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等各类监测评估工作。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机构职能,加强专兼职督学管理和培训,强化督导结果的运用。

  4.确保教育经费规范高效使用。保障财务安全,迎接各类教育经费专项审计。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程序履行情况的监督,促进基层单位合法使用教育经费,提高项目的效益性。做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做好综合治理、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双拥、民防、环保、助残、合作交流、保密、档案、退管等常规工作,强化分工负责责任制。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