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加强对教育APP管理,治理“拍照搜题”作业APP。审视教育与新技术的关系,我们须认识到,技术力量是中性的,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

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加强对教育APP管理,治理“拍照搜题”作业APP。这几年,打着大数据、 、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着社会变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教育毫无疑问也卷入其中。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丰富教育形态、变革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重构教育生态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力量,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元宇宙教育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在教育界泛起涟漪;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也在猛烈颠覆和冲击传统教育育人模式,人们热衷于讨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行业和岗位将消失,教育又应该如何应变。此外,不容回避的是,由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偏差和理念的滞后,在引进和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依托新技术,以新业态的面貌出现,但却是新瓶装旧酒,其本质仍是在强化应试教育;一些学校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不当使用,引发巨大伦理争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都考问我们如何理解教育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审视教育与新技术的关系,我们须认识到,技术力量是中性的,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技术固然没有价值观,但是教育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价值导向。用好新技术,使技术赋能教育发展、学生成长,必须坚守教育的育人本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科技变革、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则要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的初衷:以创造之教育,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培养创造之人才。这也是“拍照搜题”类软件必须整改的原因,所有打着新技术旗号,却背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产品,都应该整改。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一个基本的约束,那就是教育规律,这是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定位和导航系统”。

审视教育与新技术的关系,不止于如何推动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我们必须看到新技术之外更丰富的科技资源。今天的时代,科学昌明、物质繁荣,关于科技创新主导权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也拥有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丰富科技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它们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道时代必答题。日前,“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开启了一场“天地对话”,这无疑就是我们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学生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动注脚。

 

作者:钟焦平,《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