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院校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科研优势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机构。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往往从高校率先落地。在数字化教学的冲击下,课堂教学该如何定、如何适应学生进而提升效果?
智能时代背景下,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与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深刻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
在我国,高等院校是最具有国际视野、科研优势和创新思维的教育机构。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往往从高校率先落地。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智慧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能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甚至冲突。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线上教学平台等不断普及;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当今大学生,对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掌控、使用都很擅长。在数字化教学的冲击下,课堂教学该如何定、如何适应学生进而提升效果?
运用智慧教育的思路改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教科书到课程资源库。传统课堂依赖教材、教学参考书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脚本。而在智能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则要着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除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课程资源库还应包括各类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借鉴优质慕课(或在线精品课程),改进教案;自制微课,生动阐释重难点内容;整合多媒体资源,如纪录片、图片、视频等,组建素材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程资源库进行多级分类与管理,构建多维度教学资源体系,并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课程资源分发,同时及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2.从课堂讲授到参与式学习。在智慧教育模式中,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开放式的无边界学习渐入主流。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重境界: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是低阶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才是高阶的目标。为达到高阶目标,课堂中的教师中心应该让渡给学生中心,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感。讨论式、问题导向式、 伦理规范》,提出了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伦理素养等6项基本伦理要求,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特定活动的18项具体伦理要求。这些要求有些与高校固有的学术、教育规范相吻合,比如禁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有些则是信息技术领域特有或发展应用中新产生的要求,如强调个人隐私权,充分尊重个人信息知情、同意等权利,不得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再比如避免偏见歧视,充分考虑差异化诉求,努力实现普惠性、公平性和非歧视性等。掌握并遵守这些要求,是智慧教育对高校师生素质提出的必要要求。
(作者单位系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张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