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首都教育发展的成果,同时透露了“十四五”期间首都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促进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合共享。
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首都教育发展的成果,同时透露了“十四五”期间首都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促进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合共享。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并提升区域教育新格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应变,主动拥抱数字教育,更新技术作用观,营造促进技术融入的教育新生态。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教师所秉持的技术作用观决定着数字教育在学校中的落位途径、发展策略、应有价值和实际作用。
目前的技术作用观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替代型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技术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物,而非改变教学定位和基本流程的新助力。随着技术的进入,粉笔、黑板变为演示文稿和电子白板,知识点反复讲解变成随时点播的线上 ,教师点名回答变成了应答器抢答,当堂纸笔测验变成了个人终端的网络测评,教师阅卷变成了即时性的多图表信息生成,手工教具变成了形象的数字模型。替代型观点引导下的教学只是将传统工具进行了升级,教学定位、教学流程依然如故,是工具的转型而未涉及教学转型,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兴趣、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是增强型观点。这种观点可以优化学习,突破一些传统教学盲区,让学习迸发出活力。从原来的眼中只有教学过程与工具转向学习本身,认识到技术对学习的内在支持性,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潜力,认识到统一任务的不同完成方式与策略。增强型观点指引下的教学注重改变以往的盲区,比如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学生学习准备状况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改变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准备了解不清的盲区;课上丰富资源与多样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齐步走的状况;“网络+终端”的形式能够使得学生之间即时交互,改变了以往限于小组内或同桌间的交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利于数字题库可以进行个性化分层作业的布置,改变了所有学生统一作业的状况。
三是重构型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技术本来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学习为中心进行教与学的重新设计。首先要进行文化重构,使得技术能够游刃有余地生存和发展;其次要进行环境重构,以学习设计为切入点,形成利于学习的全新环境;第三要进行流程重构,鼓励个人学习路径的设定,鼓励个人学习风格的形成,鼓励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流程设计;第四要进行课程重构,使得课程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到评价能够以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给学生提供“全景立场”,让他们理性思考与判断,情境化呈现知识,允许和鼓励学生以多样化、个性化方式学习,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参与。
以上三种技术作用观各有内涵,但要发挥数字教育的优势,真正持续做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还需要学校和教师秉持重构型观点。发展数字教育的内涵在于构建新技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以新技术激发教育活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其主要途径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而其关键则在于引导学校重组教育基本要素,激发办学活力,改变教育内在结构,改进优质资源供给,变革课堂教学常规,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由此观之,替代型观点与目前所提倡的数字教育相去甚远,未入门径。增强型观点虽然强调借助技术对教学盲区进行改变,进而改良学习,但这只是触及了数字教育的皮毛,未深入内涵。只有重构型观点将技术视为学习的组成部分,学习不再只是一种地点上的标记,而成为跨时空的多样选择,进而逐步突破既有的知识的装填,实现理想的“跃迁”。这样的重构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教育的应有价值,才能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核心助力。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