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力加强未来五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布局。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力加强未来五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布局。《意见》一方面是对疫情期间“史无前例、世无前例”大规模在线教育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契合“十四五”期间的推动基础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顶层规划,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意见》针对推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出了5大方面16项重要举措,展现了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新思路、新愿景,开启了“建用并举”的线上教育资源“新征程”。
一、新思路:着力打造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新生态
线上教育是包含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等在内的系统工程。过去我们强调数字资源的建设,较多强调资源覆盖的广度和资源的数量,对如何贴近教学过程,更好地发挥资源在应用端的作用关注不够,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在海量的数字资源面前,还要忍受资源的“饥渴”。在线教育的无边界特性及OMO模式(即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泛在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需将全社会纳入一个超大的“泛教育系统”,迫切需要建立泛在的、智能化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对学校、教育部门乃至政府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出了重大挑战。《意见》指出要打破过往单独从资源角度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思路,强调在线教育的“大资源观”、“大应用观”,建立包含线上教育平台体系、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政策保障制度体系等三大体系在内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新生态。
这里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新生态指的是通过“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吸纳各类建设和应用主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实现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全网络、全场景、全流程提供智慧教学、资源共享、远程学习、网络联校、精准帮扶等数字化服务的教育信息化新生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从组成上看,这种新的生态从物理上涵盖了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市县及学校平台,将全国上下联结成一张巨大的在线教育网络。从构成上来看,这种生态形成了清晰的“云-网-端”的架构模式:“云”服务指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包括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平台服务)、SaaS(软件服务);“网”指固定宽带、移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端”指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新媒体技术设备(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从参与主体来看,除了政府部门、学校、师生外,《意见》也强调吸引有关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参与,形成全员参与、联通校内外的生态。
二、新愿景:多位一体的教育信息化新格局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如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短板,技术发展尚不能充分满足教育行业发展之需;数字化建设及经费投入不足、平台建设不可兼容且存在重复性建设等问题,需要各方协同解决;数字教育常态化应用支撑不足,技术赋能尚不能普遍推动课堂变革。包括人工智能、5G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层学校仍然处在探索应用场景的阶段,难以支撑基层学校深度推进常态化应用的需求。《意见》针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新格局图景。
一是形成全媒体的生态链接新平台。《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开发高质量资源,这将为覆盖全国的全媒体、开放式在线教育生态链接平台的形成奠定基础。为数字教育终端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出版社及教育管理者等多种角色,营造面向OMO的数字教育新生态环境,通过数据汇聚平台贯通线上线下,通过智慧教育数据大脑为各类角色提供高价值数据服务的新型态业务服务。支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面向混合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支持出版社等传统业态实现智慧出版业务转型,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开展数字教育公共服务。
二是形成高质量的学科课程资源新体系。《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并清晰界定了国家和地方在这其中的角色分工:由教育部统筹建设专题教育资源,并依托国家统编教材和用量较大的主要版本教材系统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教育部指导有关省份重点开发其他教材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实现省域间共享共用。各省级教育部门建设完善省级网络平台和电视教学专区,并上线本地主要使用的教材版本课程教学资源和其他富有本地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该项设计从制度层面对学科课程资源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细分,有利于国家和地方从不同角度发挥积极作用,既实现对国家普惠资源的补充和延展,又可实现区域个性化、特色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互助互通。
三是形成高水平的融合型新教师队伍。疫情倒逼学校和老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和学习信息化技术,培养在线教学习惯,如何引导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及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意见》中共有23处提到了教师,凸显了教师资源应用的主体地位,并从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应用团队打造、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对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给出了具体指导。未来,在OMO场景下将形成一大批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具备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能力、能够开展线上教学专业指导和因材施教的高水平融合型教师队伍。
四是形成基于教学改革的OMO教学新常态。教育教学资源的最终价值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转化。《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随着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新生态的成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意见》政策导向的推动下,信息化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OMO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多的课程、课型将采用OMO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的新常态。同时,在线教育平台技术及数字资源本身也将不断演进,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OMO教学模式的智能化升级;AI、VR/AR、短视频等技术的发展将极大丰富线上教育的样态,推动OMO模式的体系化、多样化发展。同时,直播双师、AI双师、教育云等技术将极大的加速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新机制:为线上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保障
创新体制机制,为信息化教学不断注入新动能,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意见》将建立和完善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创新体制机制放在突出地位,在整个行文中共出现了14次。机制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本次教育信息化的高规格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由教育部牵头会同五部门,系统地解决在线教育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推动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从“各自为政、乱象丛生”到“政通人和、协同推进”。同时,在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如云平台资源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资源开发遴选机制、优质资源奖励机制、资源应用动力机制等,对吸纳更多主体参与、提升教育资源质量、推动教师应用频度等将起到积极作用。
后疫情时期的教育信息化正朝向构建“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的方向转段升级;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正成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其作为在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也面临调整建设和应用策略的客观问题。《意见》凸显了“促生态建设、强常态应用、重示范推广”的新策略,通过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生态”,面向全国提供资源云服务、教学云服务、治理云服务、评价云服务等一体化、场景式综合服务,支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面向OMO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必将大大助推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改革,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对落实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推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产生直接的支撑作用。我们也期盼《意见》在各地早日落地实施。
(深圳大学 曹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