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宣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将在教育部指导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并开展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等工作。

  据新华网报道,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宣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将在教育部指导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并开展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等工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如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在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好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各学段学校的使命任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在全国一盘棋。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思政课建设跨地区、跨学段,各学校面临不同的发展态势。而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等工作,可兼顾统一性与差异性,在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等前提下,最大程度展现一体化建设成果。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价值观塑造。如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简言之,小学阶段侧重点是启蒙性学习,中学侧重点是体验性、常识性学习,而大学阶段则是理论性、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规律,精准开设符合他们特点的课程,才能事半功倍。

  同时,尽管大中小学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但有明显的共性,这就需要明确主体,融会贯通。无论在哪个阶段,都需要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无论在哪个地区哪所学校,都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无论思政课如何创新,都落脚于入脑入心,入言入行,而这正体现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铸魂奠基的重要工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成长过程中,补钙壮骨不可或缺,固本培元尤其重要。而如何“补”如何“固”,是一门学问。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提升思政课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体现在全国各地各学校取长补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思政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参照目前各地的实践情况看,有的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有的让大学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有的让大学教授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这样的探索和尝试无疑都值得赞赏。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落实、落细、落地上下功夫。当全社会形成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那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青少年定能不负时代所托,担得起历史使命。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