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来自江苏的爸爸因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而愤怒抗议,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家长群变成“夸夸群”“压力群”,更让父母们大呼“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近日,一位来自江苏的爸爸因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而愤怒抗议,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家长群变成“夸夸群”“压力群”,更让父母们大呼“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面对此事,教师们也不无委屈。“晚上11点还在家长群里回复信息。”“家长一有事就在群里找我,没及时回复就反复发。”……

  本应成为家校合作桥梁的家长群,为何变成了双方的矛盾场?矛盾之下,家校合作应该如何去理解,又该如何做好加减法?

  家长群“变味”因何而起?

  “你是不是看不起外地人?为什么我家孩子坐在最后一排?”

  看着班级家长群里突然出现的信息,张心(化名)蒙了。作为福建福州某小学英语教师,一分钟前,她满心欢喜地把班级活动视频发在群里。刚从大学毕业的她,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误会。

  同样遭遇误会的还有江西南昌的彭女士。这个学期初,她因加班没能按时完成家长群里的任务,被班主任点了名。“老师打电话说我不注重家庭教育,我觉得太冤了,但是又不敢和老师辩驳。”彭女士至今仍觉得委屈,生怕再被批评。

  网络两端,教师和家长的误会因何而起?

  “这说明教师与家长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对彼此的工作和生活内容不熟悉,因此无法切身体会各自的压力和困难。”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李家成对家校合作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缺乏理解是导致家长群“变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有1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语文教师陈雅儒深有同感:“家长最反感的是老师不尊重、不肯定、不关注,点名批评更是大忌。而老师最不愿看到的是家长不为所动和过度干涉。如果能将心比心,就不会有那么多误会。”

  家庭的重要教育作用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人们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纳入顶层设计。

  但从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质疑教师教学工作等现实问题中不难发现,家校合作时的边界不清、责任错位也是家校矛盾的一大诱因。

  对于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多地教育部门已作出反应。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10多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此做法,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并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张心曾多次向家长表态,自己无论多忙都一定会完成分内工作,只请他们帮忙检查孩子是否完成作业、字迹是否工整,不检查作业正误。“这样既不增加家长的负担,也能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都很认可我的做法。”

  专家们表示,仅仅叫停教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相当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现良好的家校合作,更需要教师、家长理解合作的内涵,掌握合作的方法。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职责在时间、空间、内容上都有一定区分,或许也会有更多理论、政策不断推出加以明确,但光强调边界是不够的。”李家成说,“还要看到更大的问题在于都知道要合作,但不知道怎样合作,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合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晗清同样把目光投向家校合作的本质,他认为,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日益提高,家校合作也更应关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如果偏离这个初衷,就难免造成家校的矛盾甚至对立。

  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什么?

  尽管“家校合作”近几年才成为热词,但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探索早已起步。

  回溯政策文献可以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已提出“小学应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教育委员、校长等组成”。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这是国家首次从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的角度强调了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家委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对这项工作作出详细部署,各地也积极响应。

  如今,家长会、家委会、家长群等组织形式已成为家校合作的“标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办学的鲜明特征,为家长赋权赋能,学校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然而,家校矛盾频频登上“热搜”的背后,是在具体实践中,家长、教师对家校合作内涵的理解仍存在误区。

  吴晗清分析,目前家校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在责任互立型关系中,家长认为教育责任属于学校,而教师也只在学生犯错等情况下才与家长联系,家校合作停留在事务性接触层面;在校方领导型关系中,家长仅是“边缘性参与”,积极性较低;而合作管理型的家校关系,通过调整家校定位、整合家长资源、沟通各方优势,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哪种类型才是真正的家校合作?吴晗清有一个标准——“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一切不符合这一旨趣的活动都称不上家校合作”,因此合作管理型的家校关系更为理想。

  李家成认为,家校合作的内涵在于通过共学互学“促成每个人的发展”。他以“家长进校园”活动为例进一步解释,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学校仅仅是邀请家长来校参观,走马观花的形式难以实现学生、家长、教师的合作相长。

  在上海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李家成做了一次实验。课后他邀请家长谈谈这节课好在哪儿,问题在哪儿,自己学到了哪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家长通过听课获得教育技巧,教师通过家长反馈获得课堂改进的启发,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李家成特别指出,无论家长学历高低,对好的教育都有最朴素的认识,如果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也可以借此机会表达出来,由教师及时引导。

  家校合作仅仅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吗?现实中,学生的缺位也让家校合作无的放矢。

  “学生参与家校合作是原则而非选择。”在孙云晓看来,一方面,家校合作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发挥学生团体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家校合作旨在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需警惕“家庭教育知识化、学校化”“学校教育肥胖而家庭教育瘦弱”的误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入快车道,科技也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新手段,拓展着新时代家校合作的外延。

  作为农村学校教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小学语文教师杨楠告诉记者,学校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群是在外务工的父母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最主要的渠道。疫情期间,许多学校也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向家长和学生推送教育、防疫等相关信息资源。

  看到疫情期间前所未有的举国在线教育实验,李家成更加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校合作模式应该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升级版”。“用好技术将大大加强家校合作的丰富度和时效性。”但李家成也看到,“家长群”负面效应发酵下,教师、家长、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已迫在眉睫。

  找到堵点后如何对症下药?

  “此通知无需接龙回复,如有疑问请与我私信沟通。”在家长群发消息时,杨楠常会附上这样的“温馨提示”。她也曾担心,家长是否会因“无需回复”而错过消息,后来很快意识到,回复意义不大,反而淹没了重要信息。

  为了保证家长群不走偏,她与家长们“约法三章”:不发负能量消息、不发广告、不帮孩子找东西、不发语音。“这是我根据我们班的特点定的规则,开家长会时与家长作了详细解释。”杨楠说,到目前为止,班级群都运行得很顺利。

  一些学校则将“约定”确立为规章制度,对家长群进行规范管理,为家校矛盾排除隐患。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在微信群开始频繁使用的2018年,我们就制定了关于家校(班级)微信群使用的相关规则,对群成员、内容、注意事项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该校德育副校长张芝昆说,例如“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方可入群”“群不做聊天使用”“教师在群内发布学生优秀表现的图文时,需照顾全面性”“不排名,不点名”等。

  “制定规则也不是随意的,要像备课一样做各种预设。”张芝昆介绍,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我该怎么办”“我与骨干班主任面对面”等教师研讨活动,讨论家校合作中教师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借助专家培训,“家校沟通策略与教师自我保护”“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理应对”等家校矛盾点被一一破解,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

  同时,教师们在采访中也反复强调,规定是死的,但家校沟通中还要注意有情感、有温度。

  工作中,陈雅儒总记得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尽一切力量变成家长的合作者”。“老师们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多肯定家长的付出。”每次请家长参与活动时,陈雅儒都会把“您来了真是太好了”“您帮了我大忙了”挂在嘴边,家长听了很受鼓舞。

  对于家校合作中指责家长“不给力”的声音,多位专家表示,教师应做主动推动者和专业引领者。

  “家长们经常问我:‘我家孩子听课定不定神?’”杨楠发现,出身农村的家长并非不在意孩子的教育,只是苦于没有方法,所以,每次家长会她都专门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会后好一段时间,孩子都会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积极学习状态,说明家长很配合,配合很有效。”

  孙云晓表示,教师不仅要告诉家长科学育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目前突出的学业焦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意识到学习习惯比学习能力更重要,而习惯的养成正是家庭教育的职责所在。”

  在家校活动中,为了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们明显感觉到,设计活动的要求更高了。张芝昆总结了好的家校活动的四个特点:生动丰富、适合家长、分享展示、家长设计。她解释说:“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由家委会组织的家长讲堂让师生大开眼界,受益颇丰。有在无人机行业工作的家长带大家走近科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家长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

  陈雅儒则在工作中牢牢抓住“学生”:“家长最感兴趣的就是孩子参与其中的活动,如果能为孩子服务,家长都很愿意来。比如请全职妈妈教孩子劳动、制作美食,请警察家长为孩子讲安全教育。”

  “对于积极的家长,要请他们做表率,以点带面。而对于不够积极的家长,要通过家委会、学生、学校逐渐带动。校方多倾听学生与家长的声音,根据具体问题切中要害地开展活动。”吴晗清相信,教师对孩子的一片真心定会改变家长的态度。

  协同育人还需哪些关键力量?

  “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东摸一下西摸一下,课上都听不了20分钟,真是愁死了。”分司厅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汪女士焦急地说。

  周五下午1点半,在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室”里,几位像汪女士一样皱着眉的家长,急切地与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队伍里的退休校长、退休教育部门领导们交谈着。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您在做什么?放下手机,父母多在边上看看书,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专家说。

  “您还要看着表,从间隔10分钟休息一会儿,慢慢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30分钟就很不错了,然后可以增加体育锻炼。”专家补充道,“您回去试试,一个月后您可以再来找我,咱们看看哪些地方再调整。”

  听着专家的话,汪女士频频点头,越听越有信心。

  受中医门诊启发,自2015年起,分司厅小学与东城区教育关工委合作开展家长咨询活动,每周专门为在教育孩子时遇到棘手问题的家长“问诊”。

  一位老校长已参与咨询两年多,回答了近百名家长的困惑。“孩子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咨询能精准地为家长‘号脉、出方、下药’。”

  在老校长手中,还有一张“咨询卡”,记录着家长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反馈建议。每次咨询结束后,这张卡都要交给学校。“作为第三方,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学校、家庭双方的问题。通过向学校反馈,促进他们改进工作。”在他看来,学校支持、家长配合、社会专业力量参与的形式对于帮助家校合作提升质量是“最见效也最难得的”。

  张芝昆深知家校社合作的不易:“家校社合作,需要调动多方资源,学校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做。学生和家长问题多,情况复杂,学校不能因为见效慢而不做。学校一定要有韧劲儿,搭好合作的桥梁。”

  而谈及协同育人的成效,家委会备受专家与教师关注。

  “家校合作好不好,家委会是一大关键。家委会不仅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还要理解学校的理念,要培养出既懂学校教育又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孙云晓说。

  在发挥家委会促进家校沟通、配合教育活动等作用的基础上,李家成建议,家委会成员的内部分工需要明晰;家委会要有定期轮换制,不宜超过两届;家委会工作要有整体策划和总结,在换届时做好交接。

  协同育人不仅要做好加法,还要会做减法。

  陈雅儒的体会是:“与其讨论作业该由谁改,不如思考教师如何宏观设计作业、科学有效地布置作业,真正实现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少烦恼。”

  李家成看到,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且难,有的甚至需要家长代劳完成。对于作业改革,他提供了另一条思路:“中国现有的家庭作业基本是单维度、非互动、非多元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很少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作业完成过程中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家校之间的合作,家长共同学习、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人与社区生活的积极互动更鲜有涉及。”

  能不能让作业变为家校合作的产物?让矛盾点变为突破点?

  李家成做了多年探索。他以寒暑假作业为例介绍道:“布置作业前,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家长对假期作业的期盼;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作业策划;完成过程中,不仅有教师全程指导,还有亲子互动、社区活动;开学后,由学校、社区一同参与作业评价。要让作业体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成果。”

  “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破解。”李家成表示,在时代快速发展、学校改革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家校合作需要更多理论研究突破;家校合作实践很多,但缺少系统性和高品质提炼,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评价体系尚不健全,也需要政策快速补位。

  “尊师重教是中国文化传统,家校合作在中国有良好的土壤。希望我们继续探索,孕育出家校合作的中国方案。”李家成说。

    ■链接

  多地发文叫停 家长批改作业

  辽宁

  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兰州

  教师须亲自批改作业,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学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应付性批改,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

  黄冈

  教师不得简单使用现成的试卷和不加选择地翻印教辅资料内容。凡布置的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挑选、研判试做、亲自批改。

  浙江

  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海南

  教师应杜绝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并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同时,要求各学校定期开展作业督查,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