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在学生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之基,涤荡心灵,培塑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与美德,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职责与使命。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在学生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之基,涤荡心灵,培塑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与美德,这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职责与使命。
一是要用好课堂,播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应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系统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把握其内涵实质。一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例如,《三字经》《弟子规》、书法课等可以进小学,《论语》《大学》等经典进中学;二是把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武术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让学生领悟传统武术精髓;三是在校园普及传统中医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是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应加强对现有传统文化教材的分析研究,尽快修订完善,使传统文化教材规范化、成体系,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
三是要在课外实践中渗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要丰富多样,比如,引领学生品味经典名著并强化诵读,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等以传承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文娱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
四是要大力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在社会公共场所、学校等地设置宣传画、图片、标语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建立动漫、网络视频等符合年轻人心理需求的网络教育平台,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教育。此外,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携起手来,多措并举,在该问题上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