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102.6%、89.5%、51.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6.0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数字沉甸甸。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32.03万人。
我国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102.6%、89.5%、51.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6.0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高校每年输送800多万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学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上亿人次。
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78.12亿元,首次超过5万亿元,自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目标以来,这一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
每一个数字的提升都彰显着中国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着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才是国家发展最大的资源,今天培养的人才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教育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引擎。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铸魂育人,为高质量教育指明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课堂、学校是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
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考察,在与师生的亲切交谈中阐述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途径和方法,为“更好的教育”指明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等系列理论教育活动,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全面构建立德树人体系。暖心的毕业“寄”是今年学子铭记心间的回忆:举着手机屏幕,看到了老师们帮自己收拾整理行李的完整过程。老师们用满满的爱熔铸的线上思政课,也打包在学生奔向未来的行囊中。
对学子们而言,抗疫斗争是一堂笃定信仰、塑造价值的生动思政课,也是一堂锤炼能力、磨砺意志的必修实践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成长成才的丰厚营养和不竭动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本科生郑欣怡表示:“伟大的抗疫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思与行。我们一定会继续加油,成长为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提高教育质量,抓好教材是基础。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地位,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在国家层面统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更全面、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融通课内课外,将为学生成长打下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引领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全部完成并在20个省市投入使用,98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出版使用,推动教材建设真正成为“铸魂工程”。
深化改革,为高质量教育提供发展动力
忙,是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师生的切身感受。
为了上好一堂课,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官科时常备课到深夜,每一个环节、知识点他都反复演练,配以丰富案例、动画等。
“教师就像天线,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像电波一样辐射出去,发射功率越大,传输的距离越远,接收到这种信号的人就越多。这大概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价值了。”官科说。
教学是大学立校之本,无教学不大学,教学是办学的根基;科研是强校之路,无科研不引领,科研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方向。官科和不少老师一样,追求的是“主动地忙”“有自主性地忙”“有成长力地忙”。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评价方面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这些政策有利于高校教师减轻负担、全心投入人才培养,牢牢抓住提高质量、唱响“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主旋律。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发布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出台“新时代高教40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推出慕课建设中国方案、中国标准,遴选建设五大类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强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重大工程领域、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任务,强化博士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培养科技创新前沿的领军人才。
“双一流”建设吹响了中国高校冲刺国际前列、带动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冲锋号”。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万众瞩目的高考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4年起分三批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构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高职分类招考,启动部分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央深改委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为新时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有力有序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动教育领域制度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促进教育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朝着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振兴教师教育,为高质量教育夯实基础
“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施工图,各地在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强化师范质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务实举措,师范教育初心有所回归。
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升级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等举措,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广大师范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从源头上培养高素质教师。
乡村教师队伍面貌有明显改观,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趋于科学合理,如35岁(不含)以下教师占43.4%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占51.6%,男教师占比接近40%。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也是在今年教师节,在教师岗位上工作62年的王宁先生被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教育是融入普通人群的普通生活的最平凡的事业,又是与生命和发展不可分离的崇高事业。”面对“终身”两个字,王宁承诺:有生之年,做不了的事,支持和协助后来者去完成;尚能做得了的事,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希望能为这里的教育事业献一份力。”家乡在河北、就读于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的赵强,今年到新疆华山中学铁门关分校当了一名老师。近年来,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范围扩大影响,考取教师资格人员逐年快速上升。2019年,教师资格认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199.6万人。
“师道”光芒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