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51.6%;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2016年至2019年高校毕业生累计3200多万人;高等院校承担60%以上的国家基础研究和重点科研任务,承建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出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强国富民的重要引擎。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一个大学生对一个家庭而言,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人才,也带动整个家庭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条件上发生进步变化。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大学生“零的突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总结从2011年到2018年全国本科生家庭情况,发现70%以上大学生都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无数考生通过高等教育改变了命运,千千万万个家庭因为子女上大学、找到适宜工作而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强化教育体系各环节,发展更加普惠的高等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国家建设角度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出坚实一步。“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快速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等新技术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这些重要成果与一批批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密不可分。据统计,当前我国高校聚集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每年向各行业输送数百万专业化人才,已然成为当今最具竞争力的智库和人才来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高校充分发挥科研实力,在医疗救助、疫苗研发、检测产品和疗效药物筛选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呼唤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研发、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深刻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撑、服务、引领能力不断增强,这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离不开全社会的悉心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必须优化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提升人民综合素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高等教育成为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国之重器,源源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