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优先发展乡村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载体,既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承担着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中振兴乡村教育与文化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尤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乡村人口大量外流,出现乡村学校逐步减少现象,使得乡村学校的存续与发展出现危机。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学校发展,无疑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要议题。

  乡村学校在不断减少,但未来不会消失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18)数据,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学校数量在逐步减少,很多乡村学校走向消失。2001年至2018年,我国乡村小学学校数量由2001年的416198所,减少至2018年的90603所,净减少325595所,年均减少约18089所。乡村初中学校在经历短暂增加后持续减少,学校数量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为38095所,最低值为2018年的14792所,净减少23303所,年均减少约1554所。乡村高中学校数量由2004年的最高值2454所,减少至2018年的710所,净减少1744所,年均减少约116所。总体而言,短短十余年里,全国约有32.6万所小学、2.3万所初中和1700余所高中退出乡村教育舞台,相当于每天约有53所乡村学校走向消失。

  经分析,乡村学校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全国中小学生总数减少、城镇化加速乡村人口数量减少等。其中,城镇化率与乡村学校数量紧密相关,东部地区由于城镇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数量减少的速度更快。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投资蓝皮书》指出,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这就意味着,我国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城镇化率不断升高,乡村人口及乡村学生数量将会持续减少,乡村学校数量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乡村学校未来会消失吗?

  以2018年城乡人口(学生)为基数,按照近五年城乡人口(学生)年均增长及减少速度测算可知: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增长至10.3亿人,乡村人口将减少至4.3亿人,减少约1.3亿人。我国城镇学生数量在持续增加的同时,乡村学生数量也将持续减少,其中,乡村小学生数量将由2018年的26664138人减少至17461400人,减少约920万人;乡村初中学生数量将由2018年的6484062人减少至4082802人,减少约240万人。

  根据测算,到2030年,全国乡村约有1700万小学在校生,约有400万初中在校生。就区域性而言,山东省乡村约有88万小学在校生,约有13万初中在校生;河南省乡村约有257万小学在校生,约有80万初中在校生;甘肃省乡村约有13万小学在校生。故而,乡村学生数量整体上仍将处于持续减少状态,乡村学校数量也将不断减少。2018年,广东省城镇化率达70.7%,将与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水平大体相当,那么广东省的乡村学生及乡村学校情况如何呢?据统计,广东省乡村小学生数量为1678536人,乡村初中生数量为321726人,乡村高中生数量为93915人,占比分别约为17%、8.6%、5.1%。乡村小学学校数为4398所,乡村初中学校数为594所,乡村高中学校数为63所,占比分别约为42.7%、16.4%、6.2%。测算分析及广东省乡村学校发展现状表明,乡村学校在未来十年内不会消失。

  那么,乡村学校到2040年甚至是2045年会消失吗?根据中国城镇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测算可知,204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85%,这将与2018年北京市的城镇化率86.5%非常接近。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6.5%后,其乡村学生及乡村学校状况又如何呢?据统计,2018年,北京市乡村小学生数量为64183人,初中生数量为16327人,高中生数量为5373人,占比分别约为7%、5.9%、3.5%。乡村小学学校数为242所,初中学校数为57所,高中学校数为17所,占比分别约为24.9%、17%、5.5%。这也是山东、河南、甘肃以及全国其他省市在城镇化率达到85%左右时,可能会面对的乡村教育发展状况。北京市的乡村教育发展状况表明,乡村学校没有消失,只是乡村学校的数量在减少,占比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乡村学校依然会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不会完全消失。

  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实现内涵优质发展

  城镇化发展给乡村学校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但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意义上,无疑为乡村学校发展建设提供了契机。

  制定乡村学校发展规划。乡村学校在城镇化发展影响下逐渐趋于萎缩凋敝,而鉴于乡村与乡村教育的家国意义,需政府高度关注乡村、乡村教育,以及乡村学校的存续与发展问题。具体而言,可通过制定乡村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改进乡村学校发展的不利境况,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学校建设需要与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实现同频共振,甚至要先于乡村振兴规划进度。

  研制落实学校建设国家标准。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学校建设国家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尤其关键。城乡学校建设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有了标准没有能够真正落实,都不利于乡村学校建设与发展。乡村学校发展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标准及政策支持,才可能落实乡村学校发展所应该享有的资源条件,保障其发展的基本底线,实现城乡学校发展的共同“富裕”。

  建立乡村学校发展精准帮扶体系。相较于城镇学校来说,乡村学校还处于弱势地位,存在着“先天不足”与“后天营养不良”的状况。不管是在软件资源、硬件条件以及生源来源上,都难以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需要先发展的城镇学校伸出帮扶援助之手,共同致力于乡村学校的发展建设。精准帮扶体系需要重点考虑:一是帮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乡村学校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真正消除乡村学校的“贫困”现象;二是帮扶机制上要建构“政府牵头、社会联动、学校主动”的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帮扶内容上重点关注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学校内部治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精神凝练等。

  促进乡村学校内涵优质发展。乡村学校发展既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与教育帮扶,也需要学校内部的主动作为与教育自觉,尤其需要学校内部激发出教育激情与教育自觉,这样才更有可能实现学校内涵优质发展。乡村学校实现内涵优质发展,一是要正视自身实际、准确自我定位,定位准了,目标对了,才可能走得更好更远;二是要挖掘自身优势、发展自身特色,乡村学校要做好做足乡村资源优势与特色,要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紧密衔接,借智借势凸显乡村教育的价值内涵;三是要苦练“内功”、积极作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乡村教育人自身素质高了,视野开阔了,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学校自然会向好发展。

  乡村学校办好了,离回暖的时候也就不远了。比如,北京市乡村高中数量由2012年的最低值8所增加至2018年的17所;山东省乡村高中数量由2013年的最低值9所增加至2018年的23所,其或许印证了乡村学校可以有回暖的空间与可能。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西部乡村高中校长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BFA1702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