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教学成为广大中小学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大规模长时间线上教学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教学成为广大中小学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大规模长时间线上教学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变革。

  在全面恢复教学常态后,体验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中小学生必然不会再满足于“统一难度、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的大规模班级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趋势已经不可回避,只有对这一新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提前预判和系统谋划,才能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笔者调研发现,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将线上教学简单还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二是将线上教学窄化为知识传递;三是用网络平台资源替代教师讲授。这种割裂化的结合,难以引发学生深度学习以及建构起对问题的理解。后疫情时代,为更好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应对未来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学校需要切实抓好五个统筹: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的整体育人要求将更加凸显,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也将进一步健全。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将更加突出五个注重:注重突出德育实效,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品德修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注重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注重增强美育熏陶,广泛开展艺术活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注重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以及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

  统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学习方式新形态。当下,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未来课堂教学将真正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将以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为依据,学生可以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潜能自主订制专属课程表,进行个性化学习。在适合的网络环境下,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场所,打破时空限制。其次,是实现从单科教学到跨学科育人的转变。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和学校打破常规学科模块,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采用主题式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再其次,是实现教育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未来的教育教学评价将成为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

  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改革,构建教学管理新机制。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和协同性将进一步凸显。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迫切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共享、合作、协同机制。一是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借助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包括师资资源、软硬件资源、课程资源等,使学生跨校选课成为可能;二是构建优秀师资队伍合作机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将实现由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的转变,相同及相近学科的教师合理分工、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三是构建相关部门的协同机制,教育教学计划的完成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还需要行政、后勤、技术以及教研等部门通力合作,对各自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制订线上线下衔接的学科教学计划,实现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务教学的充分融合。

  统筹调用各种力量,构建教育教学新格局。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之所以能在短暂时间内,平稳切入正常线上教学节奏,是因为广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研员、专家学者等的专业加持。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好三种力量。一是积极发挥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尤其是年轻骨干教师,由于掌握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当成为后疫情时代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主力;二是积极发挥优秀教研员引领作用,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借助信息化教研平台,实现区域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三是积极发挥教育专家指导作用,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方面进行指导,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统筹各种阵地建设,营造协同育人新环境。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需要统筹建设好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个阵地,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协调一致的育人新环境。首先,要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完成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其次,要明确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主体责任,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及时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良好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再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用好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强化实践育人,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营造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最后,要切实履行政府保障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与条件保障,健全教育、发改、工信、光电等部门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中小学线上线下互补教学模式研究”【GYJ2020011】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