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组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层面的深入落实。

  近日,教育部、中组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近年来党和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层面的深入落实。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语境下,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成为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主导性任务,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点、难点、着力点。

  《意见》全面关注乡村教师的来源供给、制度供给与要素供给。从来源供给看,加强面向乡村学校的师范生委托培养院校建设具有多重意义。委托培养从招生源头充分考虑“下不去”和下去了“水土不服”的问题,通过县来县往、县来乡往、乡来县往、乡来乡往等具体“定向”招生就业模式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这可以缓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不去”与“水土不服”两个长期困扰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面向乡村学校的师范生委托培养院校建设,显然将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质量。

  从制度供给看,教师资格标准、教师工资标准与教师编制标准是教师制度供给的三个重要内容。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关于教师工资收入标准的重要规定。相关政策持续强调确保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断强化作为体面生活或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基础的教师工资的制度供给,这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提出与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乡统一,向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倾斜,是近来教师编制政策与《意见》的一个重要改进与政策亮点。班级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把学生数量作为核定师资编制依据,统一城乡师生比的基础上,强调与落实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客观上考虑到了绝大多数乡村学校规模小、班级规模小的现实,是完全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深入落实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将会成为教师编制标准政策改进的又一切入点,也是教师编制标准政策的一个亮点。

  从要素供给看,教师供给仍然要解决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从数量上看,理想的情况是在县域内教师工作量基本均等,或者按照校际教师工作量基本均等原则进行教师要素配置。另一方面,从质量上看,保证优秀教师不过分集中于某些学校,或者说通过微观工资差异设计等措施增加缺乏吸引力的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健全县域交流轮岗机制,加强城乡一体流动,多种形式配备乡村教师,是一些政策和《意见》都非常重视的乡村教师要素供给措施。这些系统的要素供给措施有序落地,有助于“形成多层次人员踊跃到乡村从教、支教的格局”,有利于教师作为要素在乡村学校层面供给到位。

  《意见》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提出在核定绩效工资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给予适当倾斜。落实相关政策,生活补助要把教师由于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产生的额外的交通、生活费用等列为补偿范围足额补齐,再配上必要的教师生活条件支持措施(如教师宿舍等),可以解决教师到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的直接额外经济支出与直接生活困难。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设置基数足够大、梯度足够有吸引力的绩效工资激励等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无利益障碍地到乡村学校任教。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会超过这个学校教师的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代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必将助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人才强国建设。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