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今年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衔接点,各地既要做好收官盘点,也要进行开局谋划。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今年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衔接点,各地既要做好收官盘点,也要进行开局谋划。科学编制区域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战略思考: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

  规划的实质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必须进行战略思考,明发展大势、知自身实际,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方向。

  把握发展前景。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要坚持在回顾总结前5至10年、展望预测后10至15年教育基础上,确定未来5年的战略目标,有效避免“时间性近视”;立足世界和全国发展格局看区域,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教育,有效避免“空间性近视”。编制“十四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关键是要对标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段分区分级层层落实。只有实现中央“一盘棋”调控和区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协调,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得到全面体现。

  做好现实研判。对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判,是编制好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现实研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区域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总结,发现区域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特色,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二是与区域经济、人口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对照,明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三是与其他区域教育发展做横向比较,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其努力改进方向。

  重视研究支撑。以先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严谨的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支撑,是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对规划所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结论判断和措施对策,不仅要从经验与实践层面进行思考,更要从理性与学理上进行反思和探究,使规划根植于深厚的科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

  早期教育规划关于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在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之上,遵循“GDP增长与高等专门人才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近期教育规划的制订和实施,逐渐突破单一的“人力需求法”的局限,更多考虑社会需求、家庭需求和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等综合因素,教育规划目标由注重量化的、刚性的目标向注重趋势性的、柔性的目标转变。

  总体设计:规划编制的关键所在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肩负“承上启下”的重任。“承上”就是要对国家宏观教育规划进行特定区域内的空间细化与具体落实;“启下”则是在对区域教育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属市县或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更为具体的指导。

  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生命力在于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地方需要、回应百姓诉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部署。推进“十四五”区域教育现代化,需要在国家教育与整体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定位,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基础教育为例,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3个重要文件,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的顶层设计,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就要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实化细化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保证党和国家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着力破解区域教育发展难题。区域教育发展要着力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升质量上取得突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公平与质量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向。

  编制“十四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要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推进育人方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秉持系统思维、全局意识,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确保规划间的协调与衔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作为专项规划,要按照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要求,在纵向上确保教育规划服务和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在横向上强化部门政策协同,使教育规划与人口、产业、国土、科技、财政等领域规划相互衔接和配套。

  在区域教育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与当地规划、财政等部门做好协调与衔接,特别是对于规划所涉及的一些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相关的立项和经费安排等工作要同步谋划部署,强化区域教育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有效机制:规划编制的组织保证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要充分吸收政府、社会、教育内部等多方面力量,广泛听取不同主体的意见建议,使教育规划编制成为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成为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加强统筹谋划。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应当在政府统筹下,由政府的综合发展规划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牵头,形成由教育管理人员,从事教育研究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工作的组织形式。要切实加强党对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成立地方“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和咨询专家队伍,统筹谋划本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问计于民。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编制要按照中央有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要求,扩大公众参与度,尤其是对关系区域教育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及其改革举措,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推进依法决策。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应按照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原则,严格遵循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执行起草、衔接、论证、审批、发布、评估等制度,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必要时采取公布规划草案、举行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