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并非降低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所有从事教师职业者,仍需有教师资格证。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就业,在已出台的“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并非降低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所有从事教师职业者,仍需有教师资格证。原来,只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现在,国家建立了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制度,审核通过的院校可对本校师范生进行教学能力考核,通过考核的师范毕业生,不再参加国家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免试认定教师资格;非师范毕业生要从教,还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对师范毕业生实行免试认定制度,是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契机,将促进师范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扫除师范毕业生从教需考证的障碍。这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重大改革。

  事实上,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出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这就是对师范毕业生进行免试认定的最初设想。

  需要指出的是,获得教师资格证,不等于获得教职,高枕无忧,获得教职还需参加招聘考试,由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择优录用。如果因为学校考试松弛,而导致免试认定的师范毕业生在和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非师范毕业生进行竞争时处于劣势,那么,这对师范教育院校来说,就是颇为“丢脸”的事。因此,免试并没有免除竞争。

  此外,学生、家长也会根据毕业生在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中的表现,来评价学校的办学。以前,教师教育院校可以用教师资格考试来回避自己的培养质量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实行免试认定后,毕业生的质量与竞争力就更直接“暴露”在社会面前,为了对免试认定的质量负责,教师教育院校就必须提高培养质量。因此,这一制度将直接提高教师教育院校的培养质量意识。

  一直以来,教师教育院校也面临一个“尴尬”:师范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但还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这如何向学生说明师范教育质量并以质量吸引学生报考呢?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不太信任”,从而也影响师范教育院校的办学积极性以及优秀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实行免试认定,也就扩大了教师教育院校的自主权,学校在培养师范专业人才时,要结合学校教育对师范人才的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办出本校特色,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行免试认定制度后,教育部之前提出的对师范类专业进行专业认证的做法,同样具有意义。对专业质量进行认证,这是对办学进行专业评价,结合免试认定制度,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院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要抓源头,即教师教育院校的师范人才培养质量;二要抓新教师培养、管理、考核、评价。“先上岗,后考证”措施能行得通,并得到支持,就是因为证书并非保障质量的唯一关键因素,职前培养、入职培训、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质量更重要。此外,还应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此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就业改革,以及教师发展改革。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