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照而言,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只问分数、只问升学率,不问其他,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
最近南京一中高考成绩引发的争议耐人寻味。先是家长对“高分进校,低分高考”表达不满,有家长认为是素质教育惹的祸;接下来,南京一中发布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消息,又被很多人看作是向应试教育低头。在笔者看来,简单拿考分高低、拿学校改进措施来辨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穿靴戴帽”的做法,太过简单化。
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辩由来已久,但很多争辩简单粗暴,学生的考分低了就归罪于素质教育,考分高了就归功于应试教育便是一个突出例证。除此之外,把素质教育简单理解成吹拉弹唱、蹦蹦跳跳;把潜心复习、认真备考统统归结为应试教育。凡此种种,实际已经失去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争辩的根基,也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何谓素质教育、何谓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对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来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一个重大命题,素质教育应当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不仅要坚定发展,而且应当做得更好。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所有学生都应当是我们的培养对象,每个学生都要得到发展;培养的学生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能单一强调智育。这既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教育的内在规律。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界定看,素质教育从来不反对智育、不反对重视考试和分数,很多质疑和批评素质教育的观点,没有搞清甚至曲解了素质教育的本意。
相比照而言,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只问分数、只问升学率,不问其他,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转。重视分数和升学率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唯分数”“唯升学率”,一个“唯”字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扭曲了培养宗旨,也损害了学生成长。在现实中,有的学校为了挣得学校的升学率面子,眼睛只盯着一部分“好学生”,到处争抢生源;有的学校为了升学指标好看,减小考生分母,擅自进行考前分流,劝退“差学生”,有的学校只关注文化课,音体美等学科课程不开或少开,让学生反复刷题备考,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在作怪。如果学校只是关注一部分学生,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这还是培养人的教育场所吗?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备考机构”“分数加工厂”。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教育共同体,培养学生的责任需要三方共同承担,发展素质教育也离不开三方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家长有家长的成才观念,社会有社会的价值认同。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即便是一个共同体,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由南京一中高考成绩引发的家校间的矛盾冲突,似乎也就不难理解。而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好方式是加强沟通,寻求共识,从南京一中发布的改进教学和管理的消息看,是认真的分析反思,而不该简单理解为一种妥协,更不该视作向应试教育低头。
在相关回应中,学校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10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针对学生的高考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和管理的改进措施,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认真做好的分内工作。
就其中的一些改进措施而言,本身无可厚非。一是对于即将进入新高考的地区,分析研究新高考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做到未雨绸缪,这是所有学校必须做好的功课;二是加强对学习的要求和管理,即便是延长晚自习时间,也不足以成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分水岭,晚自习时间延长了,就是回归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三是加强尖子生培优,更准确的说法是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教学,让优秀学生能够吃得饱、吃得好,而不是简单化地齐步走,这与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并无直接关联,更不必就此穿靴戴帽。
家长对学校的高考成绩不满意、学校对高考成绩进行分析和反思,都在情理之中,切不可臆想为素质教育失意了,应试教育才是“政治正确”。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必须坚定发展素质教育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