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进入了第二次飞跃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近日,来自湖南的一位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成绩优异,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她坦言,是受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选择考古专业的。樊锦诗也鼓励这位女孩,“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的年轻人都应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国家的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樊锦诗是全国“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因深居大漠,守护敦煌而受到国人的景仰,她的精神伟大而可贵,笔者认为其精神底色正是家国情怀。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至关重要。很多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提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但实际中,有的学生或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仍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或受现实物质利益诱惑,将当一名“网红”作为人生理想,对“板凳坐得十年冷,许身寂寞勤报国”的奉献精神意识淡漠。不能说关心物质现实不对,但正因为,一些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更折射出有着清晰与坚定理想的钟同学的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厚植家国情怀,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笔者认为,应当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让青少年了解历史,关注当下,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行进的脚步中。我们不会忘记,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时,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专家院士、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医生护士白衣天使以及海外华侨赤子,各个社区、村庄的党员干部志愿者,身先士卒,英勇奔赴阻击疫情第一线,书写惊叹苍穹、震撼全球的人民抗击疫情画卷。而支撑他们在危难之际难而上的,正是这种肩负苍生、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12年前汶川地震全国支援、17年前非典疫情全民动员、75年前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在每一次灾难面前中华民族都能浴火重生、凤凰涅蓜,靠的就是亿万中华儿女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靠的就是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担当。这种深沉的情怀,会让人不由地将个体行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把个人的价值安放在实现国家民族价值的中间去体现。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征程中,青少年的身影不可或缺。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进入了第二次飞跃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故而,家长必须在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同时,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加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焕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当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必须要有机结合,使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共同完成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使命。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昌都军分区副政委)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