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为农村家庭摆脱贫困提供了智力支持,乡村教师则为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擎灯引路。
乡村教育为农村家庭摆脱贫困提供了智力支持,乡村教师则为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擎灯引路。就像张桂梅、农加贵、陈小珍、张玉滚老师体会到的那样,一个山村孩子求学并就业,有望改变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命运。乡村教育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在贫困地区硬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优秀乡村教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源不足的短板。一方面,他们传道授业,为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提升,顺利升学、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身正为范,以高尚师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赋予学生乃至一个家庭新鲜活力。实际上,乡村教师作为本土文化的精英,以及乡村社区中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群体,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为提升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繁荣乡村文化、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凝聚力量。农加贵老师就以他的文化知识帮助当地人兴农事、促发展,成为村里有影响力的“知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我曾与研究团队对中西部6省12个县开展过调查,事实证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在师资来源、薪酬待遇、福利补助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现存的困难也不可忽视。比如,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难以吸引优秀年轻教师,英语、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教师短缺,部分县(区)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偏低,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矛盾尖锐,城乡教师流动不畅等瓶颈仍旧存在。
破解上述瓶颈,有几个关键点应该做到:
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可将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保障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专业发展,建立以省为主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工资分担机制,实现与本地公务员津贴补贴同幅度、同标准增长,确保乡村教师实际收入和本地公务员实际收入大致相同。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倍增计划,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投身乡村教育。
完善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乡村学校教师编制核定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考虑教师编制总量控制,也兼顾乡村学校所处地域和学校性质、学生及班级数量和学科类别等因素。建立乡村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解决乡村学校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并保证乡村教师外出培训等不影响学校教学。
突破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卡脖子”难题。明确高级职称向乡村学校倾斜的比例和指标,取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外语、计算机和课题项目的要求,以工作年限和实际贡献为主,教龄满30年的乡村教师直接认定为高级职称。制定专门面对小规模学校教师和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有效解决这部分乡村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