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要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排队和评比,不能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
“五维”评价体系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过去中国处于赶超式发展阶段,选择一些易感易见、易赶易超的数量化、客观化的外在标杆性指标和标准,有其历史阶段性。这种评价标准,更多地适用于培养和选拔追赶型的标准化人才,却不适应于培养和选拔创新型和超越性人才。在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创新、卓越、引领成为国家和社会全新战略抉择的时代,“五唯”评价标准显然不合时宜。
尽管明知不合理,但由于已经形成顽症、惯习甚至无意识的社会文化,并且与资源分配机制纠缠在一起,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计地维护“五唯”评价体系,而那些竞争者也拼命地通过“五唯”评价争取获利机会。于是,五个维度的多元评价,渐渐异化变形为刻板僵化的“五唯”。在“五唯”评价标准之下,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片面轻全面、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在轻内在、重功利轻价值、重短效轻长远的作风和恶习,遂成顽瘴痼疾。
“五唯”顽瘴痼疾,正在将学校、教育和师生工具化、趋利化、片面化,它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最终走向了自身的对立面,严重压抑了人的生命活力、压抑个性和创造性,与新时代培养教育身心和谐健全、全面发展新人的目标严重背离。
克服和破除“五唯”,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共担其责、各担其责的教育生态。每一学段都从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站位思考和行动;政策制定有助于消解家长的不理智行为;教育部、学校、教师对学生素养的一致理解是落地的前提。一方面国家要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多样化、在学、考、招结合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坚守立德树人,静下心来办教育。好学校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应导向分数,而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关系为指标之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标、教材中;提高各种评价的效益。我们需要加大大学选材招生的自主权;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加大力度治理社会培训机构;引导社会舆论友好客观对待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要搞基于分数、升学、项目、奖励等量化标准排队和评比,不能把排名、评比或者评估与相应的激励政策与分配政策简单挂钩。学校更不宜盲目相信排名,不能跟着排名转,按照排名来办学,排名中有什么就办什么,缺什么便补什么,这种短期化、功利化行为,可能见效一时,但长久伤害的是人才、教育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总之,破除顽瘴痼疾,归根到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照教育规律培养,按照教育规律评价。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