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脱贫通过满足贫困群体基本教育需求,对促进人力资本增值与教育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教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脱贫通过满足贫困群体基本教育需求,对促进人力资本增值与教育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绝对贫困将彻底消除,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教育脱贫的总体战略升级应立足于国家发展,重新认识和把握教育在脱贫中的定位,将教育作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第一要素。充分发挥教育在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结构,担负起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在减缓相对贫困新阶段教育政策设计方面建议作如下努力: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政策的衔接机制。在减缓相对贫困新阶段,需要教育在参与式扶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贫困群体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提升,要求教育扶贫要在时间、空间上与经济社会政策实现全面对接,进一步发挥政策效能。一是要为后批脱贫县设立教育扶贫的政策缓冲期,注重后批脱贫县在缓冲期的政策执行衔接机制设计。在过渡期内,需要进一步继续发挥相应机制作用,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良好基础。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形成新的控辍保学执行机制,保持控辍保学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需要在过渡期内加以解决。二是注重教育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机制设计,注重教育脱贫与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衔接机制设计。实现教育脱贫,关键是实现教育观念、农村教育规划等方面的有效衔接。要把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理念贯穿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全过程,将发展教育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以教育脱贫提升乡村人力资源水平。
完善教育扶贫对象的动态精准识别。进一步保持现行政策执行效果,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扶贫对象,将保障义务教育、教育发展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起以低收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其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各类教育脱贫举措,使教育转到提升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要夯实教育扶贫基础,将发展基础教育作为防止返贫的重要策略。
统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形成政策合力。首先,加大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其次,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再其次,加强“健康教育扶贫”政策联动机制建设。树立“大健康、大教育”理念,发挥卫生、教育两大系统的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信息互通,高效应对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贫困地区学校得到及时、科学的卫生技术指导服务。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