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两大战略举措,为高校智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繁荣局面。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两大战略举措,为高校智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繁荣局面。广大高校智库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决策能力,必须依托高校学科和人才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核心优势,在研究方向、人才体系、智库产品、机制创新、协作平台等方面找准着力点,真正激发智库活力和创造力。
高校智库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关键在于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优势。高校智库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凝练研究方向、强化专业领域,紧紧围绕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需要,以专业研究和特色优势带动精准服务决策需求,切忌贪大求全,追求表面功夫,变成“花架子”机构。
以国家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中的高校智库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流学科优势,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核心研究领域,带动全校层面咨政研究的资源集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秉承历史发展,聚焦新结构经济学、宏观经济研究、对外经贸关系等重要议题,成为经济领域的高水平综合研究智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立足中国国情,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科优势,主攻国情与国策研究,具备了深入的核心专业影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聚焦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研究,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话语研究方面产生了世界影响;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国际法领域有近四十年的积淀,围绕国际法治与中国主权安全、国际经济新秩序、全球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将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在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合作发展等领域打造出鲜明专业优势。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经验表明,高校学科基础是高校智库的天然优势,也是中国智库的一大特点,只有将这种天然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研究优势,才能真正体现“新型”要求,办出“特色”风格,不仅保持专业发展,还能反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人才体系既是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智库保持长久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基础。高校学科建设有学科带头人,智库建设也应有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的作用一方面是把握研究方向、管控成果质量、保障供需匹配,是智库产出体系的第一负责人;另一方面,作为人才体系的灵魂人物,带动团队研究和任务协作,也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不少高校智库在人才体系建设上都取得了积极的经验。比如,以平台化建设为特点的高校智库整合学校的人才资源,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长聘与短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平台优势,使各类型专家在智库平台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空间;很多专业化的高校智库由首席专家牵头,完善高级研究员、专聘研究员、兼职研究员、市场聘用制等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基于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打造跨学科研究团队,创新团队滚动制等机制,保障了专业化的深度发展;还有一些高校智库创新中国特色高校智库“旋转门”机制,吸收著名学者、社会名流和学者型官员成为智库的全职研究人员,拓宽了高校智库的人才渠道,并推动了高校人才体系制度的完善;此外,不少高校智库也有意识地注重中青年人才培养,比如吸纳年轻学者进入智库研究团队,参与内参、报告等咨政成果的生产和调研、咨政会议等活动,为博士后、智库型博士提供参与智库研究的机会,培养其学术与政策研究相结合的能力。
不管是整合校级资源打造的平台型智库,还是传统科研机构转型而来的机构型智库,人才体系和人才梯队都是智库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高校智库产出思想力和影响力的基石。从长远来看,高校智库需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型人才的培养,将学术研究规律和智库发展规律相结合,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高校智库要为决策部门提供高水平的咨政服务,产出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以此为目标,就需要围绕智库成果、人才、资金等要素构建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成果评价、人才激励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
其中,智库成果评价机制完善和创新是人才激励的基础。传统的科研成果评价主要强调学术论文、著作、专利等,而智库成果的形式主要是内参和研究报告等,与传统科研成果体系难以兼容,其产出规律和成果特点也有显著差别。因此,如何将智库成果纳入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是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成果产出和激发人才活力的突破点。要充分考虑智库成果的实用性和政策特点,对于智库成果的奖励应更加突出其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在完善智库成果评价的基础上,高校智库的人才激励才能有更加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才能够与人才体系构建相结合,将人才激励与成果激励相匹配,进一步完善智库人才的激励体系,优化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
在实践中,不少高校智库在科研体制改革的框架下,将智库成果纳入科研工作考核、科研项目结项和科研绩效奖励各个环节之中,与传统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融合,在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智库成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智库探索出“智库基金制”“成果购买制”和“直接奖励制”等人才激励和资金使用制度,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原则下创新经费管理制度,保障人才、研究和成果,将国家的政策红利落到了实处,真正激发了智库发展潜力,为破解体制机制束缚打通了关节。
总而言之,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生力军。高校智库不仅要善用优势、练好“内功”,把广大研究人员的活力充分调动和集聚起来,更要进一步搭建好平台网络,促进优势互补,围绕重大问题推动同类型不同智库间的协作研究,使高校智库形成集群效应,在中国智库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