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7年前,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与才归国的国药中生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晓明打了一场“遭遇战”。作为疫苗“老兵”,他深知条件、平台不足是当时的科研国情,疫苗研发时间长、以10年计、是“远水”。  17年后,迎战新冠病毒,他说:过去十几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让中国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体系逐渐和国际接轨,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我国的制度优势将凝结各方力量,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流程。...

  17年前,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与才归国的国药中生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晓明打了一场“遭遇战”。作为疫苗“老兵”,他深知条件、平台不足是当时的科研国情,疫苗研发时间长、以10年计、是“远水”。

  17年后,迎战新冠病毒,他说:过去十几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让中国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体系逐渐和国际接轨,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我国的制度优势将凝结各方力量,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流程。

  有数据显示,迎战SARS,从公布病毒的基因组到研发出可用于人体试验的疫苗,人类用时约20个月;迎战寨卡病毒这一过程用了6个月;而现在,这个时间或许将更短。

  “疫苗是接种进健康人的身体里,每一支疫苗都必须经历科学、严谨、规范的研发;疫情当前,研发又要与病毒拼速度。”杨晓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就如同“高速走钢丝”,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以人民的健康安全为准绳,丝毫不逾越。

  1月22日,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应急攻关项目启动,快速疫苗研发是重要研发任务之一。国家成立了科技攻关组,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研发、监管、临床、生产同步行动,夜以继日,全力以赴,以最快的时间早日研发出新冠疫苗。

  多项技术路线同时着力疫苗研发

  为了提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研发生产的成功率,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2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科技界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进行疫苗研究,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

  “传统的方法是灭活疫苗。”杨晓明说,“现在还有多个新的技术路线,比如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或mRNA疫苗等。”

  传统的灭活疫苗工艺“原汁原味”,是用被杀灭的病毒刺激健康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目的。

  “灭活疫苗是将新冠病毒培养后,进行灭活和纯化制备成疫苗。灭活疫苗可由整个病毒组成,也可由其裂解片段组成。”杨晓明表示,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时,灭活疫苗研发的工艺路线比较成熟,各个质量控制点和评价方法明确,规模化生产工艺对接容易。

  重组蛋白疫苗则更像是用病毒的“人造蜡像(一部分)”,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功能基因在细胞或微生物中大量表达,经过纯化后制备的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所在团队负责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研究,她此前对媒体表示,“团队以前做过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苗,效果很好,现在是按照这个模式来进行新冠疫苗的研究。我们正在以小时为单位向前推进,争分夺秒。”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