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在周恩来的一生中,除了从事领导革命和建设工作,他也写过一些诗歌,这些留存下来的诗作虽然不多,不足20首,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境界都非常深厚而博大。重温他的诗歌,可以洞察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懈求索的奋斗精神,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恩...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在周恩来的一生中,除了从事领导革命和建设工作,他也写过一些诗歌,这些留存下来的诗作虽然不多,不足20首,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境界都非常深厚而博大。重温他的诗歌,可以洞察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懈求索的奋斗精神,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五四运动之前,周恩来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的诗歌直抒胸臆,字里行间浸透了拳拳报国志向、浓浓赤子真诚。
周恩来出生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清政府丧权辱国、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他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报国志向,积极探索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思想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在东北求学3年,先后就读于奉天省银州银岗书院和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小学,在此期间,他曾经模拟陆游的《示儿》,创作一首七绝诗:“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华师尽扫列强日,捷报飞传告鳌翁。”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热切期盼。诗中的鳌翁是周恩来非常要好的同学何履祯的爷爷何殿甲,何老先生字鳌峰,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爱国心的私塾先生。周恩来到何家去做客,何老先生非常喜欢胸怀大志、天资聪颖的周恩来,他常带周恩来和何家的几个少年到村子附近的日俄战争战场旧址去“讲古”。国家破败的惨状,深深地激发了周恩来的爱国之心。
周恩来很早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曾撰文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显赫名声,而是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这开阔的胸襟、开放的格局为他的政治家生涯铺垫了底色。有感于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国家政治局势,他用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绪,在《春日偶成》诗二首中,他这样写道: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他和张蓬仙等同学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座谈,如吴玉章、黄炎培等都曾接受敬业乐群会的邀请,来南开学校演讲并与同学们座谈。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投身救国的革命热情。1916年,周恩来送别好友张蓬仙,做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诗。诗中写道:“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这首诗反映了周恩来的择友观。第一句话表明他认为朋友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选择共同的责任而甘苦与共。用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猛“扪虱而谈”的典故比喻自己和朋友无所畏忌谈论天下。“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赴日本求学的张蓬仙的依依惜别之情。“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歧意怅然。”此诗表达了对张蓬仙追求真理的认同。这三首诗表明了他与朋友相交不是为了日后做官发财积攒人脉,也不是耽于美食享受生活的安逸,而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共同奋斗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