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通过视频连线,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探讨疫情影响下的大学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

  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通过视频连线,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探讨疫情影响下的大学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线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支撑。如何看待这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赵继认为,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虽是疫情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可以视为是一次迎接新一轮教育革命的试水。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师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师生关系拉近了;二是推进了教学方式变革,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今后如何做好在线教学工作?赵继提出,学校要在教学政策、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其他支撑方面做好配套,持续巩固这次线上教学成果。在线教学要强化特色、补足短板、扬长避短,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研讨式、探究式等方法,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针对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赵继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的提案。面向未来,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拓展“ +教育”的创新发展空间,赵继建议,加快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在光纤链路、带宽接入、实际运维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尤其要对一些艰苦贫困地区予以补贴或者减免。

  在疫情影响下,874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如何把危机转化为机遇?“我们未来的道路上会有大量的需求,也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破解,这就是机会。”赵继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一布局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赵继认为,着眼未来,高校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重新构建教学体系,推动知识体系创新。在产生一个新领域开设一个新专业、出现一个新需求创办一个新学科的“适应性逻辑”之外,更要有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性改革,培养能够引领国家未来需求和新经济发展的开拓性人才和创业性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 李石纯 韩晓萌)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