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国教育科研系统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各类教育科研机构特色优势,建立高效的多方合作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全面提升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教育部印发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是教育部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职能定位、重点任务、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加快补齐制度短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治理效能。
第一,牢牢把握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应有之义、应尽之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科研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第二,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明确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等6支队伍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我国制度的组织规划优势,强化各级规划领导小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作用,支持教育科研专门机构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和指导实践水平,引导高校优化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规划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发挥教育学术团体平台优势,规范引导社会教育研究机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共同构建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体系。
第三,完善教育科研协同创新机制。树立全国教育科研系统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各类教育科研机构特色优势,建立高效的多方合作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全面提升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平台、全国教育调研平台、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平台,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科研战线协同攻关能力。
第四,提升教育科研治理水平。适应机构改革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稳步推进教育科研组织形态创新,科学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管理有序、评价科学的治理体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激发科研活力的政策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科研人员在项目选题、资金使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规范论坛、研讨会管理,有效防范教育科研战线“四风”问题,把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研管理全过程。
第五,创新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我们要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形成观点、思路和对策的创新,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教育本质和规律。加强实证研究,坚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注重长期性、系统性研究。加强比较研究,深入挖掘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和经验,积极吸纳国际教育研究的前沿进展和优秀成果。加强跨学科研究,促进教育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充分运用新兴学科、新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不断拓宽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第六,改革教育科研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科研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我们要根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努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顽瘴痼疾,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创新教育科研人员晋升机制,拓宽各类岗位人员发展渠道。完善教育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宽松环境。
教育科研战线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以全面落实《意见》为工作重点和有力抓手,努力构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制度和治理体系,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彰显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崔保师 党委书记 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