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花江畔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连日来,来自52所高校的近400名师生代表,奔赴全国100余所高校,讲述各自服务保障国庆活动背后的精彩瞬间和难忘故事,以鲜活感人的事例和饱含感情的讲述,为各地10万多名师生送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当我们走上长安街,方阵音乐响起那一刻,所有的期待与激动都汇聚成了一遍又一遍的口号‘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
“这不是在跳独舞,哪怕有一个人稍有松懈都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我们要体现的是民族大团结。”
“我想,很多年以后,我们都不会忘记,在学校的礼堂里、在集结的地铁站前、在阔步行进的长安街上,处处回荡着歌颂祖国的歌声。”
……
从松花江畔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黄浦江畔。连日来,来自52所高校的近400名师生代表,奔赴全国100余所高校,讲述各自服务保障国庆活动背后的精彩瞬间和难忘故事,以鲜活感人的事例和饱含感情的讲述,为各地10万多名师生送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今年国庆,首都教育系统9.6万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群众游行、联欢活动、阅兵、庆祝晚会、志愿服务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国庆盛典作出重要贡献。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签署嘉奖令,对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的全体师生予以嘉奖,并遴选师生代表组建了30个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宣讲。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群众游行核心区一共107米长,这107米,我和同学们一起走了77天。从昌平的军训基地,到良乡的军用机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在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训的3个月里,从课堂上的师生变成了训练场上的战友。”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杨子强说,这77天里,“众志成城”方阵临时党组织收到了2400多份思想汇报。
宣讲中,无论是宣讲团成员,还是聆听的高校师生,都感受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9月15日,训练进入最艰苦的冲刺阶段,北京舞蹈学院学生梁燕和其他16名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对党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慢慢融入了思想和行动中。”谈起加入党组织的心路历程时梁燕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预备役部队方阵队员马乐,在宣讲中激情澎湃地讲述了自己从一名表现平平的队员到走在方队第一排接受检阅的蜕变过程。“我和战友们的衣服上留下了汗碱,手脚磨出了厚茧,负伤咬牙训练,都是为了用行动践行誓言,用赤子之心与祖国同行。”马乐深情地说出这段话时,台下的华南理工大学师生深受感染热烈鼓掌。
华北电力大学2018级本科生韩璟也是预备役部队方阵的一员,走过天安门时,他感觉手中的枪分量更重了,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只要祖国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我一定会再次手握钢枪,贡献青春与力量!”韩璟激动地说。
这种情感体验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理解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命题,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
中国人民大学宣讲团精心备课,在一个个生动案例和精彩故事中融入了新中国70年来走过的历史进程,分析我们“为什么自信、自信从哪里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和思想精髓,激发广大师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斗志。
“拿出真本事,打赢这场硬仗”
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团队,在该校教授丁刚毅带领下,多次为国家盛典提供技术保障。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这个团队承担了群众游行、联欢活动、电视转播、观礼人员坐席安排和集结疏散等5项仿真任务,需完成几十个版本的仿真系统开发,为庆祝活动20万人“排兵布阵”,为国庆盛典装上“科技大脑”。
短时间内,团队18名教师、65名研究生、46名志愿参与进来的优秀本科生全部到位,按照任务分成5个小组,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国庆专项工作。“建设数字表演专业,就是为了这一刻报效党和国家,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打赢这场硬仗!”丁刚毅这句话,成了团队时刻牢记的战斗号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有幸参与这项重要任务,让我对如何传承北理工人身上的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认识。”10月8日,国庆假期后第一天,仿真团队成员黄天羽站在讲台上,面对数字表演专业2019级研究生,思绪万千。“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热爱数字表演专业,这是一个能将爱国情怀注入到每一天的工作岗位。”黄天羽说。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彩车设计团队,在近11个月时间里,反复论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设计并制作出了“扬帆远航”“立德树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育强国”等6辆主题彩车,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了从设计到制作全流程的单位。
“扬帆远航”彩车是群众游行彩车中最大、最长、最重的彩车,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减重。为解决这个核心技术难点,彩车设计者、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枣林带着团队多次通宵达旦开会,攻克一个个难题。
“我们就是以这种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最终使这辆‘巨无霸’顺利完成了任务。”枣林用彩车研制过程中的细微点滴,诠释了师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向广大师生展示了信仰的力量。
从1到N的放大效应
短视频、故事会、小花絮,四川省创新交流分享形式,以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场景、重温激情、分享收获;
贵州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使宣讲最大范围覆盖高校师生,直播观看量达到50余万次;
浙江大学把宣讲团分享的点滴故事提炼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一步研讨互动,深化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华中师范大学同步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在全校党支部开展齐唱一首红歌、重温一篇讲话、学习一章摘编、观看一集短片、分享一段感想“五个一”主题党日,深化宣讲成效;
……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宣讲活动,从一方与另一方的倾诉倾听变为双方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互动。各地各高校通过深入开展宣讲报告会、组织交流研讨会、参与党团日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分享,扩大教育辐射面和受益面,在全国高校青年学生中营造了“同祖国共成长”“与祖国共奋进”的浓厚氛围。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吴潇怡在现场激动不已:“今天的宣讲又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的斗志,今后我一定要踏实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易振表示,宣讲团成员用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并且通过宣讲把爱国主义精神从1到N进行了传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
这次宣讲活动,通过讲述庆祝活动背后的点滴故事,把内化与外化、精神与行为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师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强国、教育报国的实际行动,正确看待参与庆祝活动的报国直接性与平时学习工作的报国间接性,把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感体现在自己的日常行为、平常生活之中。
听完报告后,长安大学公管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志锋谈到当代青年应该如何爱国时表示:“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