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有关进展情况通气会。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现象,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生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日前,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有关进展情况通气会。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现象,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生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透露,教育部正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标》,升学率这一指标将从中删除。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唯分数、唯升学。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来考核学校、教师,学校和教师就容易走向围着升学率办学的误区。围着升学率办学,就必然导致只顾分数、升学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重视部分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倾向就难以彻底扭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将落空。
将升学率从《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标》中删除,目的就在于从教育评价指挥棒入手,端正地方教育部门的教育政绩观,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删除升学率指标只是祛除唯分数、唯升学痼疾的第一步。制度文件上删除升学率容易,但是破“心魔”难。实际上,2009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不以升学率论英雄的相关要求一以贯之,但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这种错误的办学倾向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由此还衍生出高中阶段“唯一本率”“唯清北”等变种。
用升学率、名校录取率评判学校和教师,不仅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政府部门官员的头脑中,也存在于家长及社会公众的头脑中。就算政府部门不用升学率来考核学校、教师,但是家长和社会不答应,学校办学依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的巨大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些地方推行不公布成绩、不公布排名等旨在淡化考试竞争的措施时,会遭到学生家长的投诉。
这就涉及除升学率之外,用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评价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质量的问题。打破唯分数、唯升学,不是不要分数、不要升学,而是不能唯分数、唯升学。如何平衡好“要”和“唯”的关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质量观。通过科学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用“发展”代替“升学”,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看待学校教育质量。
唯升学率的背后,更是成长观的扭曲。很多学校认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是成功,而很多家长则认为考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份好工作,有个好未来。如此,一环套一环。扭转根深蒂固的成才观,破除唯升学的错误教育质量观,更要破除唯文凭的社会用人观,拓宽成才的道路。
(作者:杨三喜,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