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厕所尚未普及,旱厕还普遍存在。在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即使旱厕都还不能满足要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厕所革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调查显示,乡村学校的厕所,同样是影响师生生活品质的短板。其主要表现在:
厕所数量不达标。《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新建的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2米的小便槽。而乡村学校大多是在上世纪“普九”达标期间修建的,多数没有在教学楼设计厕所,全校就建有一个公厕。有的即使在教学楼修有厕所,但蹲位严重不足。
卫生厕所尚未普及,旱厕还普遍存在。在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即使旱厕都还不能满足要求。
师生使用卫生厕所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有的乡村学校新建的卫生厕所,由于缺水或学生不会使用,往往出现许多不卫生现象。因此,不少学校干脆弃之不用,继续使用旱厕。
学校管理者未把厕所管理纳入学校管理范畴,缺少必要的厕所管理制度、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厕所成了学校管理的死角,成为全校最脏最臭的地方。
陶行知曾说:“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在他看来,乡村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更是改造乡村的重要力量;乡村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推动乡村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文明的代表,乡村“厕所文明”理应成为乡村学校建设的重点。
首先,乡村学校要自觉担负起乡村“厕所革命”的责任。全国各类乡村学校,不论学生人数多寡、经济条件优劣,都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确保学校的厕所数量和质量达标,淘汰落后的不卫生旱厕。
其次,从制度、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乡村学校应加强对厕所的管理。对使用厕所必要的水源、保洁工具、厕纸、洗手液等如厕用品,要尽可能配备,使厕所的设施设备尽可能达标,成为乡村家庭学习的样板。
再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如厕方法。乡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方的学校,由于贫困和干旱,以及水源、资金、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缺乏卫生厕所的使用常识,如不会冲水、不会使用专用手纸,习惯将用过的作业本纸、卫生巾等杂物丢入厕所,造成厕所堵塞等。广大乡村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如厕,把文明如厕作为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家庭,从而整体提高乡村文明如厕的水平。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