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但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可能背离了家长的初衷。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但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可能背离了家长的初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3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初中生、一线城市受访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手机的情况最多。据受访家长观察,手机的用途主要是完成作业和玩社交媒体。31.6%的受访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中,孩子读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占32.1%,读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占42.9%,读初中的占19.6%,读高中的占5.4%。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1.1%,二线城市的占48.9%,三四线城市的占17.9%,城镇或县城的占1.7%,农村的占0.4%。

  93.4%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为孩子配备了手机

  赵军是江苏常州某中学初二班主任,他所在的学校明确规定学生不能携带手机进校,老师发现学生带手机,会代为保管,并联系家长。“学生带手机上学的情况几乎没有,但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赵军说。

  常帅(化名)是山西某私立高中的学生,他坦言假期在家时手机从不离手,天天用手机玩游戏。“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手机,学校不让带,但一回到家我们基本都用手机相互联系”。

  王雪(化名)是江苏常州某私企的会计,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因为担心玩手机影响孩子学习,她没给孩子买手机,“但孩子回家会玩我的手机”。

  调查显示,仅6.6%的受访家长称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机,93.4%的受访家长为孩子配备了手机。初中生、一线城市受访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手机的情况最多。其中,69.8%的受访家长给孩子买了智能手机,13.5%买了电话手表,10.1%买了功能简单的手机。

  交互分析发现,各年级中,初中生手机配备率最高(97.1%),小学低年级学生最低(87.5%),同时,初中生智能手机配备比例最高(87.9%),小学低年级最低(53.9%)。城市分布上,二线城市手机配备比例最高(94.5%),农村比例最低(75.0%)。此外,一线城市的中小学生智能手机配备比例最高(70.8%)。

  “我身边有不少小学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或电话手表。”北京某公立医院的医生赵瑞(化名)告诉记者,他在孩子升初中后,给孩子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和家里联系。

  赵军说,据他了解,学校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外经常使用手机,用来打游戏、聊天、看小说和查学习资料。

  北京某中学初二学生陈冰洁介绍,她班里不少同学有手机。“在学校,他们的手机一般主要用来和家长联系,在家则以娱乐为主,比如听音乐,浏览各种应用”。

  据受访家长观察,手机对于中小学生的用途主要是完成作业(59.1%)和玩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57.6%),其他用途还有:和老师联系(48.6%)、玩游戏(48.4%)、看视频和听音乐(47.5%)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介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90后和00后手机拥有情况进行比较,发现90后在他们还是少年儿童时,手机拥有比例为8%,而00后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64%。“这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有关,也和互联网、手机对儿童生活影响的增大有关”。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表示,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出现低龄化现象,是受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影响,也反映出当代和未来的年轻人在信息化环境下成长、发展的时代特征,应当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

  31.6%受访中小学生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赵瑞能够有效约束儿子使用手机,“我不允许他把手机带到学校里去。在家使用手机也必须在监管下才可以,到晚上睡觉时间就不能接触手机了。”

  河北石家庄一高中生家长雷铭(化名)对记者说,手机就像“长”在了儿子的手上,甚至吃饭都不离手,“但凡看见我都会训斥,但基本是当时听话,下次还犯。”

  北京一初中生家长王淼(化名)平时工作忙,给女儿置办手机也是为了有事及时联系孩子,而且有些作业需要用手机完成,但现在女儿经常用手机刷视频,浏览微博、论坛,“也不能时时跟在孩子身边看着,挺头疼的。”

  38.9%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并不符合自己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同时,31.6%的受访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用手机。交互分析发现,能够有效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受访家长,其孩子手机使用情况更符合家长初衷(80.2%)。

  具体来看,受访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更能有效约束孩子正确使用手机(72.7%),其次为小学高年级(66.9%),初中生家长能有效监督的比例最低(65.3%);一线城市受访家长能有效监督的比例最高(71.8%),农村受访家长能有效监督的比例最低(50.0%)。

  孙宏艳表示,当代少年儿童被称为“网络一代”、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很多少年儿童的生活已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密不可分。对于一些中小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她分析,有些学校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没有明确规定和严格管理,一些教师在管理中过度依赖手机,另外,学生使用手机也和同龄人有很大关系,“手机游戏、网络小说等已经成为他们的社交话题,这促使他们更多地使用手机,甚至攀比手机”。

  孙宏艳认为,一些家长不能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是因为他们在家中“手机不离手”,没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给孩子置办手机前也没有与孩子“约法三章”,给孩子提供了使用手机的条件,却没有制定使用规则。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家长首先不能过度依赖手机

  为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62.6%的受访家长会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53.2%的受访家长会检查孩子手机中的软件,48.8%的受访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44.8%的受访家长会使用第三方软件对孩子用手机进行监控。

  赵军认为,家长给孩子购置手机时应选择功能简单的,而且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长、场合等进行严格限制,避免孩子对手机上瘾。

  王雪了解到,有中小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偷偷带手机进校。对此,她认为,家长首先得在这方面严格约束孩子,做好监督。

  “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相比完全禁止孩子用手机,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更为重要。”唐智松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商定手机的使用规则,督促孩子遵守,还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对其使用手机进行限制,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孙宏艳认为,第一,家长应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首先不能过度依赖手机,陪孩子时尽量不要玩手机。第二,家长也要理性看待孩子用手机。第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定使用手机的规则。第四,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手机上什么是健康的内容。第五,家长要向孩子学习新媒体技术,两代人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