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假。不少家长发现,“朋友圈摄影大赛”较平时增加了一个新项目———晒孩子的游学照片。

  近年来,游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的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不少家长眼中的假期“标配”。图为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到清华大学进行游学活动。 贾宁 摄

  又到暑假。不少家长发现,“朋友圈摄影大赛”较平时增加了一个新项目———晒孩子的游学照片。近年来,游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的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不少家长眼中的假期“标配”。在家长看来,“旅游+教育”双结合的游学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197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88.9%的受访家长称,身边假期去游学的孩子变多了。其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

  游学市场如此火爆,学生究竟从中收获了什么?游学活动又能否达到家长的预期?不妨来听听亲身参与者怎么说。

  游学初体验:

  有收获但不能指望改变

  暑假还没到,家住上海的梁女士就开始陆续收到有关游学的广告推送。从英语强化夏令营到体操夏令营,从音乐剧夏令营到编程夏令营,从国内到国外,可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每年的假期都是这样,我们当家长的已经习以为常了。”梁女士说,儿子今年刚上初中,之前觉得孩子太小,所以一直没让他参加这类活动,今年就想着要不也参与一下。

  挑来选去之后,梁女士为儿子报名一个6月底去贵州肇兴的“扶贫助学夏令营”。这个夏令营主打的是:让城市的孩子到贫困山区去,看看那里的同龄人是怎么生活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认识,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整个活动行程一共6天,每人的费用为2900元。梁女士说,当初选中这个游学项目,是因为觉得儿子作为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每天两点一线,而且家中一切以他为中心,他也不知其中疾苦。另外,在电视里看贫困山区,总觉得是隔靴搔痒,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希望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活动,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提高他的学习热情。

  “整个行程的活动还是安排得挺丰富的。”梁女士介绍,组织活动的机构会有专门的老师带孩子们体验买菜、制作芦笙笛和扎染、学习侗族话和民俗知识等项目。同时,根据这次夏令营的主题,还安排了城里孩子一对一或者二对一辅导山里孩子学习,以及和山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因为是有扶贫性质的嘛,所以我们孩子还给山里孩子捐了一些钱和学习用品。”

  6天的山村生活让城里的孩子颇感新奇。梁女士说,孩子回来后跟她说,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买菜、炒菜、下河捉鱼和锄地,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性,学会了社交,与人合作。“不过,从我的角度看,孩子虽然学到了一些东西,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能在他离开父母时,能比较独立自主,但一回到家又和原来一样了。”梁女士觉得,这种游学活动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次条件“比较艰苦”的旅游。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但作为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能指望这种蜻蜓点水式体验实践能改变孩子什么,或者“学”到什么。“而且,虽然活动的价格不算高,但是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孩子回来咬了一身的包,还发高烧,家长心疼得很。”梁女士表示,以后应该不会再报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游学经验谈:

  不跟风,选择适合的,才会有收获

  和国内的各种夏令营不同,说起游学,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各种出国体验。动辄4、5万元的英国、美国游学项目尽管价格不菲,却仍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我觉得这类的游学项目华而不实,基本上就是以玩为主,孩子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与其参加这种,还不如直接参加旅游团。”北京的乔女士是一个11岁女孩的妈妈。和很多家长一样,她也曾让孩子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出国游学。但是对于这种“游”大于“学”的活动,她并不满意。“那次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新加坡,不到一周的游学活动就要1万多元。最关键的是,说的是游学,其实只有‘游’没有‘学’。只是安排了半天时间去当地的学校感受一下,剩下的日程都是在参观和游览。”乔女士觉得,这样的游学活动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后来学校再组织,她就不让女儿参加了。

  在乔女士看来,真正的游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这样才算名副其实。因此,去年暑假,她花2万元给孩子报名了一个设在菲律宾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孩子在纯英语的环境中,提高会话水平。乔女士介绍,在这个为期4周的游学活动中,孩子和在学校上课时一样,每天会有一对一的语言教学,晚上还有自习课,学校只有在周末才会带孩子出去玩。在学习结束时,学校还会进行考试和测评,来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才算得上真正的游学。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比较枯燥,不如那些游览类的游学来得轻松,但是却能真正学到东西。”乔女士说,孩子回来后跟她提到,自己交到了很多外国的小伙伴。因为大家彼此之间都用英语交流,所以自己的口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一个人出门在外,也学会了独立,提升了自理能力。

  “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一个去敦煌的考古夏令营。价格不算高,但是活动请到的讲解人员非常专业,所以孩子觉得也挺有收获的。”乔女士提到,现在社会上各种游学活动种类繁多,但家长们的选择大多非常盲目。加之一些跟风、攀比心理,导致大家往往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另外,由于一些游学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家长们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不让孩子参加,可最终钱没少花,效果却并不理想。

  “游学”形式不重要学到东西才是关键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当下异常火爆的游学,79.3%的受访家长认为假期游学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其中11.0%的家长认为意义重大。同时,受访者又认为:只“游”不“学”,“游”多“学”少是游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问题还包括:实用性不强(55.4%),收费高、乱收费(51.8%),管理不规范、虚假宣传(48.3%)等。调查中,75.0%的受访家长感觉孩子假期游学的收获通常都低于家长预期,其中17.9%的人直言远低于预期。

  由此可见,无论是第一次为孩子挑选游学项目的家长,还是有经验的家长,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各种游学活动来提升自己、增长见识。因此,如何提升游学活动的含金量,才是这一领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出国游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行程安排会加入住校住家、当地学校课程等学习体验内容,主要由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组织操作;另一种是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国,在常规的旅游产品基础上,特别增加名校深度游等内容。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对于参与者来说,都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公开推荐一些诚信度高、质量好的游学机构给家长们参考。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比如设置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和举报渠道,让家长对游学机构进行评分。

  另外,作为游学项目的“埋单者”,家长们也认为,应该让游学成为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开阔眼界的活动,而不是变成他们养成攀比、跟风习惯的方式。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