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

  日前,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这是在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实施意见》对线上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方式等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采取“ 教育”浪潮的兴起,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2.01亿,较2017年年底增加4605万,年增长率为29.7%。线上教育的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打破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线教育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收费不合理、师资不规范、超前超纲教学、强化应试训练、内容鱼龙混杂,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也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对教育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刺激了校外培训热和教育焦虑。

  去年教育部等部门启动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1年多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线上培训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在按下线下校外培训乱象的同时,线上培训的问题更加突出了。比如,媒体报道,春节期间线下课外班假期停课后,线上课程便成了家长们的首选。线上培训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对于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由此可见,线上线下一盘棋堵住线上培训监管漏洞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线上培训服务具有扁平化、规模大、覆盖广、变化快等特点,用户群庞大、平台众多、传统的人工管理难以全覆盖监测,这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因此,做好这项全新的工作,规范线上教育健康发展,必然要用新的治理手段、方式,而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

  因此,《实施意见》提出要用“互联网+监管”新模式,通过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对校外线上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动态监管,顺应了线上培训服务这一新业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比如,通过公开师资、课程等方面信息,构建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消费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的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培训行为进行智能研判,从而减少监管人员工作量,提升监管工作有效性。

  线上培训固然是一种新业态,但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却还是老问题。校际差距大,导致择校需求仍很旺盛,刺激着家长让孩子抢跑、提前学;另一方面,校内吃不饱,难以满足孩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所以,推进校际均衡、化解择校热,深化招考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校内教育质量、强化课堂主阵地、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从根本上疏解线上培训需求,尤其是学科培训需求,方是治本之道。而这也有利于引导线上培训朝着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元的综合类教育产品方向发展,引导线上培训机构发挥好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作用。

  (作者:杨三喜 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