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也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如何精选出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构建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适应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文化传承时代规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这都需要系统的创新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从2006年起组建跨学科教学与研究团队,多管齐下,抓住关键,以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为抓手,开展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探索出一条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新路,在校内外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构建以汉字和中华经典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成长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陕西师大教研团队选取代表中华文明特征的汉字以及中华思想文化结晶的经典作为基本教学内容,提出“基于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总体思路。通过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的教学,增加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积累,理解和传承仁爱中庸、道法自然、兼爱非攻、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爱国爱家、见贤思齐、孝悌谨信、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同时,教研团队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组织系统课程群,参与编写系列教材。学校构建出完整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跨学院选课授课专业课+通识教育必修课+核心通识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其中,“十三经导读”等课程先后获评省级、国家级精品课。在经典阅读方面,学校编写了核心教材《十三经导读》《大学生背诵古诗文三百篇》;在汉字书写方面,又编写核心教材《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汉字基础与常见使用问题辨析》等。

  首创系统全面的“六字三段教学法”。 陕西师范大学教研团队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汲取经验,根据认知过程维度理论,形成了“读—讲—背—诵—唱—写”的“中华经典诵读六字教学体系”。同时,教学团队又创新了“大学生汉字书写三段式教学法”,从“入学前—入学后—毕业前”三个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全程不断线的汉字书写教育。

  11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一直坚持组织老教授用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老教授手书录取通知书”,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最好的开学第一课”。入学后,学校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形成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毕业前:强化提高书写美好前程。将汉字书写训练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在实习前组织复检测评,结合未来需求强化提高。

  形成“测评—展演—创作”三位一体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传统考试很难对汉字书写与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这一问题,陕西师大构建了“三位一体书写能力测试体系”,把书法习作展、经典诗词吟诵大赛、课程音乐会等纳入考核,并把诗词及书法创作摹写、诵读节目创编、赏析写作等作为考核新形式。目前,学校已开展10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成为享誉校内外的品牌教学活动。

  新时代,大学必须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建设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金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上深厚的文化底色,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

  (作者:党怀兴,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文博,系该校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