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内涵。义务教育之所以重要和必要在于,它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让义务教育为国民素质奠基 视觉中国供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体现了党和国家不仅关注宏观的教育发展,而且关心微观的教育问题,回应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

  ●《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意见》明确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并且对推进方法给出准确建议。

  ●义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基阶段,确立了师资队伍,就为提升义务教育品质建立了保障体系。

  ●义务教育要想稳步发展,进一步提升品质,需要推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携手,形成义务教育的发展合力。

  义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内涵。义务教育之所以重要和必要在于,它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它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路径,是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改变社会分层固化的重要手段。

  正因为义务教育如此重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制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延长义务教育期限作为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如日本就明确义务教育延长至学龄前三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印发,体现了党和国家不仅关注宏观的教育发展,而且关心微观的教育问题,回应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把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意见》的出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确义务教育人才培养标准

  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更是义务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意见》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如在突出德育实效方面,提出了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六育人”原则,强调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等举措。

  在提升智育水平方面,提出了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三个目标,提出了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的“三保护”,特别强调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三个长期没有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强化体育锻炼方面,在坚持健康第一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等。

  在增强美育熏陶方面,提出了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与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等创新举措。

  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

  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课堂与课程并驾齐驱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肌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如果说课程为教育提供了主要内容,那么课堂则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既是课程的呈现方式,同时,正如形式也是内容本身一样,课堂也是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否有活力,是否有效率,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就是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良好的形式,能促进内容的深化和内化。良好的内容,则会让外在事物直接抵达心灵。

  《意见》明确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并且对推进方法给出准确建议。从教学形式上,《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将当下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重大探索,整合到了课程的推进之中。这些形式都是可以增强师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的良好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将让课程变成一股活水,而不再仅仅是老师一桶水对学生一碗水的灌注。

  从教学内容上,《意见》特别强调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于信息的汲取产生了惶恐甚至焦虑的心态,社会各界对于任何重要事物,几乎都会下意识地想到通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进行传播与传承。这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尾大不掉,难以轻装上阵,灵活应变。其实,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味做加法,不但没有真正提升素养,反而增加了教育的负担、增加了师生负担。整合教学内容,倡导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学科的课程改革,已经呼之欲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课堂已经是不同于传统的“大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从教育研究上,还是具体操作上,人们对课堂的认识早就超越了课内40分钟。随着“教育+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形式的课堂,如 、“慕课”课堂、双师课堂等,正在积极影响着教育的明天。《意见》规定:“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我国网络发展位居世界前列,这将会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由此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质,缩小教育差距,让科技之光照亮教育。

  考试与评价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牛鼻子。《意见》规定:“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这些具体的规定,为我们保障师生学习的良好状态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建立义务教育师资保障体系

  让好老师好校长脱颖而出

  教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一职在漫长演化之中,本质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最初,教师是部落里富有经验的长者。后来,奴隶主贵族让专门的教师培养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接着私学出现,能者为师开始成为私学中选拔教师的标准。一直到工业革命,现代学校制度出现,师范教育体系与之相辅相成,才真正出现了大规模的体制内教师。

  那么,信息时代的教育之中,教师又该如何定位呢?我们认为,信息时代,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我在新出版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提到,未来的讲台,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讲台,也包括了网络中的讲台。未来的老师,则分两种,一种以自身的专业技术见长,把自身所拥有的特别知识储备进行传授,并通过网络大幅度传播;另一种则以育人见长,在情感交流、人文关怀上具有优势,善于在知识、学生、生活之间,为学生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这就具备了网络以及智能机器人难以拥有的教育力量。

  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说,德行的形成必须通过人的濡染。因此,只有能者为师,才能立德树人。

  义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基阶段,确立了师资队伍,就为提升义务教育品质建立了保障体系。让好老师、好校长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建立高品质师资队伍的必然需求。

  《意见》对教师能力提出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对教师权益给予保障,要求“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对教师任免进行规范,“制定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办法,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意见》对特殊的教师——校长也给予了特别关注。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一位好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意见》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尊重校长岗位特点,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行校长职级制”。我们应努力营造环境,完善制度,让校长成为教育家,让教师成为教育专家。

  《意见》内容丰富,有许多富有创造性、操作性的举措。如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方面,对于组织、宣传、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网信、文化和旅游、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的论断,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尤其把家庭教育作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对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新体系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是典型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终身幸福。义务教育要想稳步发展,进一步提升品质,需要推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携手,形成义务教育的发展合力。正确的教育观、基本的教育知识、良好的自我教育技能等,本身就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义务教育为国民素质奠基,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来提升国民素质,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梦,也将让每一个人从教育之中就能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完整、幸福。

  (作者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民进中央副主席)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