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以往,今年高考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背景下的第一次高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不同以往,今年高考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背景下的第一次高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其中,“唯分数”导致学生应试、课程窄化和教学“片追”,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位列“五唯”之首。而考试机构作为研制考试评价工具及“产生”分数的直接部门,该如何落实破除“唯分数”的要求呢?

  准确理解和把握“唯分数”的内涵。“唯分数”不是不要分数,与其他“四唯”一样,其核心问题落在“唯”字上。也就是说,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和“帽子”,这些多年使用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就此废除不要,而是要杜绝在评价中将它们作为唯一标准、唯一目标和唯一内容的做法。考试作为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间接的、量化的测量手段,分数作为测量结果指标,其局限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动手能力与社会合作性等,很难用一个量化分数来反映。这里“唯一”的反义词是“多元”,不是“多个”。多元评价,就是要将考试分数和其他非量化的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科学、全面地实施评价。

  深刻认识“唯分数”的社会根源。“唯分数”的顽瘴痼疾由来已久,是经年形成的。用一个数字对本来复杂多样的个体进行比较和排序,这种单一、片面的做法,错误之处就在于简单化地处理复杂问题,其产生既有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根源。“唯分数”在社会文化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科举考试传统,这项曾延续了1300多年的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对我国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极端重视考试结果乃至考试崇拜、分数崇拜的思想,在社会上已根深蒂固;通过一次考试改变人生命运,成为诸多小说故事中的情节。因此,破除“唯分数”,还要认识到其文化根源所在,并意识到这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

  认真反思考试分数的功能、影响和局限。当前大规模统考与各类校考中的考试组织和分数报告做法,很多方面受到标准化测验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改革中引进了国外标准化测验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调整。然而,标准化考试的优势和缺点,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争议,例如,其长于识记理解而弱于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共性可比而忽略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有负面导向作用等。近年来,标准参照性考试、表现性评定、档案袋评价、增值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以及改进成绩报告单等被先后提出,来弥补“唯分数”的不足。在美国考试测量界权威性准则《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中,就有明确规定:“在作出对学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决定时,不要单凭考试分数,还必须依据其他信息。”

  研制出高质量考试和引导科学地使用分数。高质量考试既有程序性要求又有科学性指标要求,拿高考来说,如何保证效率和公平,常常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总的来说,好的考试是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和教育方针的考试,是科学设计、规范实施的考试,是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考试。教育考试设计和命题过程中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原则,研制出体现新时代精神和育人方向的考试产品。另外,科学地使用考试分数,要把考试分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尽可能清晰地告知学习者和分数使用者,而不是仅用于分数排序或群体比较。一次考试结果通常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绩水平。

  做好考试宣传,防止考试的误用和滥用。当前我国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科学观念还不够普及,考试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上误用和滥用考试的现象还比较常见,考试宣传就显得越发重要。广大考试机构要通过考试宣传,首先是让社会各界树立对考试的正确认识,不要神秘化、神化考试,更不要随意夸大考试分数的作用;其次,要防止错误地使用考试工具进行评价,如校内日常测验仿照升学统考模式;最后,要杜绝滥用考试或过度使用考试现象,考试工具虽然能够提供有助于教学和选拔的信息,但过多使用也是有害的。那些动辄组织各级统考将学生排序,实施用于横向比较的抽测、检测等,都属于统考的滥用。要保护学校育人的良好生态,把课堂还给教师,减少外部统考测试,保证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破除“唯分数”的观念和做法,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一场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考试机构应与各类教育教学机构一起,从思想认识、制度政策、评价方式、技术方法、社会宣传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发展处)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