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多元了。人们之间的教育诉求也往往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多元了。人们之间的教育诉求也往往大相径庭。正因如此,现在我们出台的很多政策,一定是一部分人满意、一部分人不满意。譬如,3点半放学,一部分人很满意,因为可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机构去接受补课辅导;而一部分人则不满意,不是因为没时间,就是因为没有经济实力送孩子上补习班。整治课外培训机构,一部分没钱上补习机构的人群纷纷点赞,另一部分有钱人群则公开反对。取消学科竞赛,按学区摇号招生,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的普通家长欢天喜地,孩子有学科特长的学霸家长们却怒火中烧。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众口难调。
面对日益分化的教育需求,现在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何以至此,我看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没有了自己的定力,被各种利益群体诉求所左右乃至绑架。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决策中,更多的是听命于政府的行政指令和强势家长群体的需求。教育发展过程中,其出发点和归宿恰恰是学生。
我这里讲个例子。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长感到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任务已经完成了,于是派了19位校长到欧美国家去考察最好的顶尖私立学校。结果,校长们发现欧美国家最好的学校,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都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各种繁文缛节,让新加坡校长们记忆犹新的是,学生的个性和自然禀赋普遍受到尊重,合理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很多欧美的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们常常同台演出,在球场上一起踢球。因此,校长们回国后递交给部长的考察报告提出教育要返璞归真,要围绕学生发展办教育,去除各种强加于学校教育的功能。
这个例子启发我们,今天讲教育改革,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当刀刃向内,先改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切实为学校减负。现在会议太多,管教育的部门太多。北师大曾做过一个调研,发现中小学校长一周只有1/4时间待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开会。不仅如此,现在还有各种评比泛滥成灾,很多学校门口挂满各种“荣誉”牌子,有的学校一面墙挂不下,还要挂另一面墙。管学校的“婆婆”也数不胜数,除了教育系统7个单位和部门要管学校外,还有工青妇管学校,除此之外,街镇、食药监、消防等也是学校的顶头上司,让学校难以应付。现在,各地都强调大数据、云计算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为了上传各种数据,学校一个礼拜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使学校不堪其重负。所以,我认为教育要回归本源,返璞归真,还需要从源头上减负才行。教育一定要简单化。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各个非教育的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对学校下达指令的时候,建议尽量由教育行政部门集中进行统筹后,分轻重缓急加以布达。
第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作为校长和教师,则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第三,要大幅精简各种文件和会议,把学校从繁重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校长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如果校长为文件和会议所累,再有本事的人也办不好学校。
(全国政协委员 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