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也是教育底蕴和教育实力的比拼。没有发达的教育,就培养不出高端人才,就不可能在科技创新上占得先机。
在中美经贸摩擦并无降温的时代背景中,任正非所阐释的教育观耐人寻味,也富有现实意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美国到德国,再到日本,国家在崛起之前,无不经历了教育的崛起。以德国为例,“世界各国以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而施于国民者,当推德国为先”,从实施普遍义务教育,到推广职业技术教育,再到重视大学科学研究,德国对教育之重视,举世皆知,有目共睹。德国教育家皮希特说过,19世纪,德国在强大的文化国家中得以崛起,就靠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扩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德国的政治地位、经济繁荣以及工业发展,都建立在它当时现代化的学校体系和它具有世界声誉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也是教育底蕴和教育实力的比拼。没有发达的教育,就培养不出高端人才,就不可能在科技创新上占得先机。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关键就靠高科技人才,靠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靠善于学习、敢于与高手过招的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教育是提升教育实力的重要环节。从逻辑上讲,每个层面、每个阶段的教育都重要,但从实际情况看,基础教育尤为重要。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说的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夯实基础教育,提升教师的待遇则是关键。因为教师职业得到尊重以后,大家都想去做教师,几十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只有教师的待遇得到提升,才可以使教育得到较大发展。诚如斯言,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没有高素质,如果没有优秀人才愿意当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如果教师无法获得基本的尊严和体面感,基础教育就不可能搞得好。
“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离不了广大教师默默耕耘。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这是发展教育的应有之义。换言之,只有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教育才更有前景。当前,从制定激励政策到改革教育机制,再到疏通上升渠道,在一系列制度变革激励下,广大教师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值得欣慰的是,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无论教育投入还是教育改革,均可圈可点。一个重要节点是,去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论断,不仅凝聚了全社会关心教育的价值共识,更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才大国,继续发力教育,人才大国才能转变为人才强国。任正非的教育观带给我们多重启示,应该看到,他的一些观点只是常识性表达,却道出了问题的一些本质,也应和了大众思绪,更呼应了党中央的教育方向。“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多优秀的人”,则国家大有希望。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