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学取得长足进步。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
据《人民日报》报道,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全国学校美育工作加速推进,育人效果持续增强。
师资方面,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8年的43.41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71.7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学科教师每年平均增幅达8.7%。尽管已经有了大幅增加,但现阶段学校专职艺术教师数量还难以满足全部需求。为此,2017年,教育部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学校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去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同时,继续清理和规范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只有取消了加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面向人人的学校体育和美育,而不是只有少数有特长的人才需要学。”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
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学取得长足进步。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
【观察】
过去,人们对美育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技能层面,认为孩子学习绘画、音乐或舞蹈是为了拥有“一技之长”,能在分数、升学这条主流道路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而如今,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社会观念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知渐渐超越了技能层面,转而越来越关注美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它的效果有时并不能迅速呈现。因此对于美育能够带给孩子们什么,我们期待,但不限定标准答案。
一个明确的方向是,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生命充实、人生幸福的标配,如果能够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能力,那便是美育工作价值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