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某中学发布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新聘的35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些老师中7人为硕士生、8人为博士生(3人为博士后)。

  近日,深圳某中学发布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新聘的35名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些老师中7人为硕士生、8人为博士生(3人为博士后)。

  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不逊色于一些高校的教师招聘名单”,让名校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该校校长给予媒体与社会的回应。

  那么,为什么有类似“大材小用”的质疑呢?中学招聘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做教师是为了教育教学本身,还是更多地为了聚拢人才资源?这才是大家质疑的原因。教育质量与教师资源是有着互助作用,但是资源与教育不是永远呈正向的互助作用。如同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一样,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好——因为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倒U形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时间对学习效果是有着正向的作用,如果学习时间超过了“临界点”时,那么,学习时间对学习效果是负向的作用。教育资源是指与教育相关的因素或影响教育的相关因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证明教育资源与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相互影响的临界度是多少,所以对中学“豪华”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效果不能简单评判到底是正向还是负向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学招聘高学历教师,其目的是要做更高质量、更有特色的教育,否则,就有炒作之嫌。

  中学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到底是单纯追求“豪华”,还是真正能够做到“大材大用”,关键看这所中学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般而言,只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名校”才有招聘“豪华”学历教师的政策支持与待遇保障,其他中学可能就没有如此机会。每个省市都会有这样的“名校”,也同样拥有在他们区域内不同的政策支持与待遇保障,只不过不同省市的“名校”数量和层级不同。有趣的是,如果这个省市的教育生态和整体教育质量较好,他们的“名校”数量就较多,“名校”层级较少。

  何谓“名校”很难定义,但有一点是所有名校应该具有的共性,那就是“真实”。真实是指学校通过真实教育帮助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成长,而不是通过“结果式”的成绩获得,而这些“成绩”是和其他学校“竞争”所获得的,这些“竞争”是用了不在同一条件下的“资源”而产生的,这样的“结果”评比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中学招聘高学历名校毕业生为教师,其实是在教育资源上获得优势,这种优势,要用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教改道路上来。

  教育是门复杂的事业,有其科学性、差异性、艺术性。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家庭教育差异以及幼小初接受教育的差异,高中分类分层是必要的。但无论是哪类高中,学校必须坚持自己与自己“竞争”,而不是与其他人“竞争”,否则,教育资源就让教育成了“功利场”。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强则教育强。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总量不足、学科配置不齐、入职门槛不高、教师专业能力需加强等问题。中学利用自身优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引进高学历人才进校执教无可厚非,但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上。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