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为新时代做好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进入加速提质阶段,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势头。与社会日益崛起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联系,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代表的社会美育也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作为美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家庭美育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

  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由一块璞玉塑造成一座雕塑,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庭。可以说,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家庭美育的特点是润物无声,但影响深远持久。家庭日常的环境、气氛、情感和活动,是孩子认知外在环境的基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自然社会的认知,对文化人文的体察,影响着孩子道德修养的建立,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

  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现在家庭教育普遍重视智力开发,不重视审美能力培养。而对审美教育的关注,往往又将重点放在美术、音乐、舞蹈等技能特长的培养上,以期在未来的升学和求职中有一技之长,功利倾向明显。其实,比技能特长训练更重要,对孩子一生影响更深远的,是艺术思维的建立。艺术思维是一种以情感、符号和形象为基本要素的思维方式,艺术思维让人不断思考自我局限性,并从中找到突破的方法和答案。艺术思维对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艺术思维的建立,重在熏陶,这种熏陶需要适宜的环境。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美育活动,这样的安排对孩子艺术思维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更为根本、持续的,还是家庭日常生活的熏陶。家长通过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将特定的审美情趣、文明修养沁润到孩子身上,塑造着孩子的审美趣味。

  遵循美育特点做好家庭美育,必须拓展家庭美育的实施途径。要将自然美作为家庭美育的重要内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风霜雨雪阳光,沙丘泥土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最好的家庭美育素材。家长要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自然玩耍的过程用手用脑用心感受,对人从哪来,如何与万物共存形成丰富独特的感知,这些感知是滋养孩子健康审美意识的丰厚土壤。要在节庆习俗中引导孩子认识社会文化之美。从食物制作,到家庭装饰,再到日常礼仪,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表达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族群的关系,是在日常家庭生活塑造孩子审美情趣的基础材料,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进行家庭美育。要鼓励孩子在动手劳作中认识美、体味美。孩子动手去操作,不论是多变的还是重复的,粗犷的还是精细的,都会形成身体上的感受,从而传达到大脑中形成认知,这种改造事物的经验会在主观和客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他们的信心,萌发进一步的创造。

  (作者:陈佳,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