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的支持和配合。只有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的力量才会真正凸显。

  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用乡村土锅灶烧菜……媒体报道,浙江杭州某小学尝试把劳动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组织了47名学生走进富阳区一户农家,开启了两天一夜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有家长一开始还担心,孩子们到了农户家,太调皮怎么办,结果发现他们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却好像瞬间长大了。

  劳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生活才是它的最佳课堂,这种劳动教育的方式无疑值得肯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有大量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是一个生动和丰富的大课堂。

  教育要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离不开社会大课堂的支持和配合。只有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的力量才会真正凸显。

  社会大课堂,有时候在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有时候也在给孩子做出不良示范。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家长送礼、老师收礼的现象仍存在,且送礼风在一些“名校”更为突出。家长给教师送礼现象难禁,既与个别教师师德有亏有关,也缘于家长爱子心切,更与整个社会存在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利益交换等现象有关,是不良社会风气在教育领域的投射。这种现象不仅会使家校互动变得功利化,加重家长之间的攀比心,扭曲家校关系,还会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侵蚀教育公平公正,更会对青少年带来误导,让青少年习得这种用金钱、物质来换取更大利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正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一大阻碍。

  备受关注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双方虽然已经达成和解,但一开始4S店无视国家规定,敷衍、搪塞,直到把讲道理的女车主“逼上”引擎盖,舆情汹涌后才开始重视问题,便给孩子、给教育做了一个不良示范,让教育失去了尊严。维权过程中,女车主最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感觉“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她一直以来接受的不读书的人会吃亏,解决问题需要讲道理的信条被打破了。

  如果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运行的规则是相悖的,学校课堂教给孩子这一套,而社会课堂运行另一套潜规则,那么孩子应该相信什么、坚持什么呢?让文明、法治、公正等观念深入人心,学校的循循善诱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大课堂当好榜样。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两张皮,受伤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灵,还有社会的文明秩序和国民共同的文明信仰。

  不久前,上海一所学校的语文试卷出现了大量与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相关的试题。多达近两页的“饿了么”相关题目里,不但涉及吹捧“饿了么”的名称形象、企业文化,还涉嫌向考生灌输“饿了么”的企业精神、骑士精神等。即便涉事企业没有直接参与命题,但从企业事后回应所表达的“笑纳”的态度来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

  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是一条清清楚楚的规则。企业蔑视规则的态度,也是一种不良的示范。是否尊重规则,不应以其是否符合自身利益而定。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有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遵守规则,社会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良性循环。即便是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表现不堪的商家,也肯定不希望遇到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消费者。

  社会中运行的规则、流行的舆论,既会对社会成员产生规范、约束作用,也会对社会成员产生向导作用,对三观处于形塑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这种规范、约束、向导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显性教育的作用更大。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社会大课堂中,所有社会成员都是教师,其一言一行都是大课堂中的材料和内容。社会大课堂要为教育做好榜样,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和维护。当然,社会治理尤其不能缺位,只有让文明、法治、公正等价值理念畅通无阻,形成守法者得利、违法者吃亏的制约机制,才能引导大家在文明轨道上正道直行。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