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的关键是守住内心,坚定走自己的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理想、信念和实践追求的统一,尤其需要增强三种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在体现中国特色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的关键是守住内心,坚定走自己的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理想、信念和实践追求的统一,尤其需要增强三种定力。

  增强政治定力,维护政治大局

  大学是培养人才、研究学问、传播文化的教育高地,是国家意志的重要承载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基本支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首先必须讲政治,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定力要求,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立德树人、管意识形态、管组织建设、管干部人才、管改革发展、管安全稳定,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全面融合。

  大学在办学中还要体现大学的政治担当。大学的政治担当主要体现在立德树人的公共责任、意识形态的安全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大学理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感性,以守土有责的担当精神主动为国分忧、替社会履责,积极防范各种政治风险,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大学在办学中还要注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政治定力形成的土壤,政治定力强弱与政治生态好坏有着必然的正相关,增强政治定力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好的政治生态表现为党委领导有力、政治要求落实、政治生活严肃、选人用人规范、同志关系纯朴、组织团结守纪、作风清廉勤谨、单位正气充盈等方面,构建大学政治生态需要多措并举,要将理论学习与思想沟通、宣传教育与提高觉悟、制度规范与执纪问责、问题导向与集成联动、价值引导与文化养成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取得成效。

  增强战略定力,科学谋划发展

  发展战略是关系大学整体和长远发展的顶层系统谋划,充满智慧、历经千锤百炼的大学发展战略,往往能清晰反映出各自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执行路线,体现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尊重实际,切合中国土壤、中国情怀、中国信念,具有明确发展方向、统一思想意志、凝聚人心人力、引领同向行动、推动大学平稳发展、促进大学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等重要功能,是大学阶段性发展的行动指南。

  增强大学发展战略定力,意即对大学自我发展的愿景和能力拿得准、吃得透、信心满,包括善于紧扣战略意图大刀阔斧推进落实。不可否认,在乱花迷眼、众说纷纭中,的确出现了大学定位趋同、攀高比大、目标功利、盲目移植、违背规律等问题,很难说这些与战略定力无关。理性上讲,每所大学都应该清楚自己该往何处去、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保持战略定力,是大学的自信从容,更是担当作为的底气。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大学要透彻把握各自校情,不等不靠,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找准发展生长点和创新突破点,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要立足使命、聚焦中心、抓住关键、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立足国情谋大势,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出高水平大学。保持战略定力要求高校各级领导面对复杂环境和复杂问题,能以敏锐的洞察力认清实质,以清醒的判断力审视大势,以果断的决策力稳定军心,以坚定的执行力一抓到底,在假象和诱惑干扰中不糊涂、不动摇,不盲目跟风,不来回折腾,在困难和挫折中保持足够的耐力和韧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矢志不渝地朝着确定了的目标奋勇前进。

  增强育人定力,回归办学初心

  育人是大学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使命,增强育人定力,第一要努力解决大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够突出、教学投入和教学精力不够到位的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大学的一切工作中,创造条件为学生成长服务,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真才实学、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二,要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育人的关键工作抓实抓紧。教师的人品学行和师德师风时刻影响着学生学风及人格的养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须臾不能松懈的责任。大学要切实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书育人能力塑造,把培养“四有”好老师纳入学校日常重点工作抓严,用实际措施激励和支持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促进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三,加快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先进理念、学科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大学文化、培养过程、培育机制、评价方式等要素交互融合的产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大境界、大智慧、大思路和大手笔,要从育人全局、理念导向、过程实施、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多个视角去琢磨与权衡,既要善于关联、善于创新,又要求真务实,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高集成高规格高能效的先进载体。

  第四,要精心营造综合育人氛围。包括改革传统的分而治之的育人管理方式,构建融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管理体制;系统设计“三全育人”组织体系,一体化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及运作平台,建立多元协力、同向同行、贯通内生的育人格局;形成领导、名师、管理服务者定期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常态机制,畅通学生在线沟通渠道;创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式方法,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功能,重视关心学生社团工作,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等等。

  大学发展重在行动,贵在实干,成在坚持。与国家战略同行,大学既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能力与自信,又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行动力。诚然,大学的发展是继承创新、快慢结合、逐步积存的渐进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信念和踏实行动为之奋斗。每一代大学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设使命,干事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胸襟和格局,要脚踏实地、行不乱章、为而不争、锲而不舍,不急功近利,不见异思迁,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并基于组织目标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

  (作者:黄晓玫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