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总书记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中,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炽热的民生情怀,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规律、根本动力、发展道路、目标任务等重大理论课题,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体现了对生态问题的历史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不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思想和实践的“中国方案”。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教育是主渠道,教师是关键。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才能更好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上回应政协教育界别委员建议时提到,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加强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融入。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虽然也是重要内容,但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生态文明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有关专家指出,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不足,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仅如此,环境问题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和广域性,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各类课程和教材。这些意见提醒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确实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我们亟待弥补的短板。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因此,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责任。家长有责任从生活的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尤其是环保部门、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影视剧行业等,都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和教师可以多鼓励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培养学生未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是教育对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尤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