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国际音标记音,根据音素规律排比分析,借助古书对比,专家学者破解了中国多样化语言资源中文化基因和历史密码,为厘清文化脉络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月21日恰逢第20个国际母语日,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发布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保护与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正式发布。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以中国千年书院命名首个“保护语言多样性”主题文件无疑极具象征意义。语言多样性为何重要,我国的语言保护有何独到之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诗经宋词中走出的方言

  现年83岁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鲍厚星从事方言调查工作已经60多年,一谈起方言便眉飞色舞起来:“湘南、湘西的乡话土语村村都有不同,有一次我们在江永县的桃川赶闹子(赶集)听人讲话,穿过一条街花了一个小时。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积累下来,中国的语言丰富极了,是我们一般想象不到的。”

  1983年,鲍厚星到湘西沅陵调查,记下一个佤乡话土词。当地人告诉他,“括堆”(kuò duī)是打雷的意思。那么,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为何表示打雷?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鲍厚星在宋代韵书《广韵》《集韵》中找到了依据。《广韵》:“(上雨字头,下追字),雷也。”而kuò一定是一个动词。而同样是在沅陵,lí表示鞋子。鲍厚星说,“所谓lí,就是履,这是诗经时代的语言。”在方言中,灿烂的文化遗存时有挖掘,瀚海拾珠的乐趣自不待言。

  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厅,不卖音”,就是说宁可卖了房子,也不能丢掉语言。乡音是祖宗留下的东西,也是身份认同的基础。在湘西南南山牧场一位老乡家,鲍厚星见到一位头缠青巾的老农,老乡告诉他,这位老农是少数民族,说的话别人听不懂。鲍厚星问了许多字的读音,当问到打雷时,老农脱口而出的“括堆”(kuò duī)让他断定,这位老农就是汉族人,而且祖辈是从沅陵迁徙而来的。“除了沅陵,任何汉语其他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雷没有读‘堆’duī的。”

  借助国际音标记音,根据音素规律排比分析,借助古书对比,专家学者破解了中国多样化语言资源中文化基因和历史密码,为厘清文化脉络提供了基础资料。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下称“语保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预计调查1700余个方言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2017年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众多措施的提出,让中国在保护语言多样性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多样性语言资源的价值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交战之初,美军密码屡遭日军破译吃尽苦头。1942年,有人提出,使用印第安部落纳瓦霍语来编制更加安全可靠的密码。纳瓦霍语没有文字,声调、音强、语法的配合极为复杂。日军即便截获了加密后的纳瓦霍语情报也束手无策。于是,被称为“风语者”的印第安纳瓦霍人登上历史舞台,在中途岛海战、硫磺岛等战役中屡屡创造传奇。

  多样化的语言资源不仅可用于军事,还可促进经济发展。据日内瓦大学统计,在使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四种语言的瑞士,语言产业每年产值约500亿瑞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在中国,随着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技术产业的兴起,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源将给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12个世居民族,说13种语言,涵盖了汉藏语系全部语种,囊括汉语十大方言中的六大类别。广西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黄凯介绍,该区每年拨出近千万的经费用于语言资源保护。“建设民族语言博物馆、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区,说好普通话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加强双语学校建设和双语教师培养,培养孩子多语言的能力。”黄凯说,“记住乡音、留住乡音、铭记乡情,对家乡的热爱,进而是对祖国的热爱。这对于语言和谐、社会稳定、边境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语言资源丰富的国家,将多样性的语言文字视作宝贵的国家资源。”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田立新表示,要通过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语言教育、完善语言服务、传承语言文化,使我国多样性的语言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文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增信释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现有语言130多种,至少一半使用者不足万人,有25种使用者在千人以下,有11种不到百人。”语保工程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曹志耘介绍,随着全球化发展,同化、衰亡是世界语言的共同趋势。“我们的工作一个是语言保存,用现代技术留存记录下即将衰亡的语言,一个是语言保护,通过教育、培养大众的语言自信和自觉,延缓衰亡、延续其生命力。”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地方话看似矛盾,但其实并行不悖,普通话要学好,家乡话也可以保留。”鲍厚星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应用场合的不同。“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必然用普通话,而在家庭、娱乐活动中,地方话的情感价值是无法取代的。”

  “从2000年算,广西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已经从56%上升到84.72%,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活动,孩子教大人通用语,大人教孩子地方语言,多学一门语言,特色的文化就得到了传承。”黄凯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刘博超)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