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既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表现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脚踏实地的爱国之行;既有感性认知,也有理性认识,更需实际行动。

我和我的祖国。视觉中国 供图

  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才能感召人民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直接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为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爱国既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表现为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脚踏实地的爱国之行;既有感性认知,也有理性认识,更需实际行动。因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情感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并不断强化个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

  首先,从历史文化层面深度挖掘和展现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导人们深入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进而上升为强烈的历史文化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并外化为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的自觉行动,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最深厚的思想和文化根基。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并引用了范仲淹、陆游、文天祥、林则徐、岳飞、方志敏等所创作的一系列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认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极大地发挥了引领中华儿女爱国爱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其次,从宏观层面全面展示祖国风景秀美的大好河山、广袤疆域、广博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团结互助、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和现状,这能够有效激发起人们对国土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树立起“爱我家乡”“爱我同胞”“保卫祖国”的情感认识和自觉捍卫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推进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不断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提供着力点和落脚点。

  再其次,从现实层面具体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强化其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到新中国的国富民强、独立自主,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中国的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也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信心和斗志,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中国人民坚定民族自信、强化爱国热情提供了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最强大的情感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最后,从微观层面生动展现爱国者的感人事迹和榜样力量。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熠熠生辉,文天祥、戚继光、赵一曼、杨靖宇、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黄大年……正是在爱国主义的驱动下,先辈们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报效祖国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这些感人事迹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激发起最广泛和最浓厚的情感共鸣,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向榜样学习、做忠诚的爱国者,从而为爱国主义提供最强劲的精神动力。

  知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

  在坚持情感教育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坚持严格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不是情感上的一时冲动,要实现爱国主义从情感到意志再到行动的有效转化,就必须通过知识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形成对于爱国的理性认识,并以此为指导自觉践行报国之志和强国之行。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科学阐释“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致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从成立之初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98年艰辛而光辉的历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转变,这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体现了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由此可得出科学论断: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刻论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逻辑必然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要让这一爱国理念深入人心,就必须阐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做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爱国主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为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的重要思想引领,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创新性等思想精髓和理论品格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才能感召人民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直接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统一,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