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

2019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深入实施“奋进之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体育工作

  (一)继续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改革模式和体制机制辐射到校园篮球、校园排球、冰雪运动等项目中,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加大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力度。召开学校体育“一校一品”教育改革现场会。积极推进和加强基础教育阶段、高校评价体系与学生体质健康挂钩。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开展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加强学校体育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学校体育、冬奥理念与价值宣讲活动。筹备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二)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健全对地方政府的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推进中考加分制度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复核、公示、公告等制度,发布学校体育年度报告。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指导意见》,修订《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指标体系》。

  (三)加快学校体育条件保障体系建设。编制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建设三年规划。做好体育教师配备计划、培养计划,解决好政府购买各类服务工作的政策保障。解决好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问题。完善风险防控和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出台关于设立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保障专项资金的指导意见。

  (四)大力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冰雪运动进校园等工作。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等运动项目改革试点和竞赛培训工作,继续扩大校园篮球、校园网球试点,印发运动项目教学指南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研制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标准。研究制定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指导意见,遴选一批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举办冰雪运动进校园集中调研,开展冰雪项目教师培训,推进冰雪运动普及推广。

  二、校园足球工作

  (五)夯实推广体系。坚持普及发展与提高质量并重,在“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立体推进格局中蹄疾步稳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以普及性足球教育培养广大青少年浓郁的足球兴趣,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促进校园足球提质增效。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有条件的地方向幼儿园延伸,印发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六)健全教学训练体系。拍摄义务教育阶段9个年级360堂校园足球教学视频课,建设校园足球课程资源网站,加快实现教学资源在线共享。精准实施教师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足球教师分别进行培训。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线上辅导和线下培训。强化教体融合,加强教体资源共享,拓宽渠道让体育系统教练员、运动员、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印发普通高校足球专业学院建设方案,以普通高校相关专业院系为基础,建设足球学院。在满足校园足球教师培养的基础上,设置培养足球文化传播、足球训练场馆建设与运营、足球赛事管理、运动康复与保健及相关产业与经济专门人才等相关专业和课程。支持高校与世界足球强国的高校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足球强国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交流互鉴。

  (七)做强竞赛体系。深化建设“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竞赛体系,以赛促训、以赛提质。一是要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班级联赛,组织开展各地幼儿园足球展示活动。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联赛。在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性竞赛和夏令营活动。二是要形成完整的选拔制度。在选拔组建省(区、市)、地(市)、县(市、区)、乡镇、学区最佳阵容的基础上选拔全国分营和总营最佳阵容,组建各年级校园足球国家队。寒假组织各年龄段全国最佳阵容集训。三是要严格赛风赛纪,营造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四是规范涉及校园足球队员参加的赛事活动。五是计划组建50人左右的高中、初中最佳阵容留学队伍,进行为期1—2年的海外学习。六是与中国足协共商一体化竞赛体系,鼓励优秀运动员以区域组队参加U系列赛事,高中优胜队可参与青超联赛,组织小学、初中全国最佳阵容与青训优胜队“巅峰对决”。

  (八)打造样板体系。在2018年创建47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基础上,科学制订规划,精心布局“满天星”训练营。积极探索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健全足协、职业俱乐部梯队及相关优质资源与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合作机制。充分考虑区域内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规划,量力而行、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各类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九)构建荣誉体系。进一步落实学生运动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根据每一个学生参与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的时间和实际技术水平,完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打通各个学段升学通道。每年举行校园足球年度总结活动,大力宣传表彰校园足球相关人员。

  (十)合力形成融合体系。进一步加强与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场地规划、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校园足球与青训体系“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自成体系、相互支撑”的合作格局。积极鼓励具有较好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的高中生、大学生向职业体育发展。

  (十一)搭建科研体系。发挥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的合作,积极探索适应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的青训体系。设立专项课题,加强研究,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持续强化科研成果产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科研体系。

  (十二)完善舆论宣传引导体系。编辑出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9)》。加大典型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对校园足球的关切和建议。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吸纳有益力量,构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传播校园足球好声音,讲述校园足球好故事。

  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十三)持续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立足改善学生视力状况,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项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确保落地生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视频会议,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和评议考核办法,组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明确宣讲目标和要求,面向基层和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强化广大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意识和能力。加快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等文件,坚决打好近视防控攻坚战、持久战。

  (十四)开展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工作。在全国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工作,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检查等方面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将调研结果以教育部公告和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蓝皮书形式向社会公布。

  (十五)狠抓传染病防控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部署在全国校园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抓主体责任、抓政策标准、抓激励约束、抓督导评估。印发《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并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十六)促进健康教育提质增效。研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全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协同发展,加强各地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形成合力。面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遴选成立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开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四、学校美育工作

  (十七)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研制《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做出总体部署。办好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组织开展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建立完善学校、省级、全国展演三阶段模式,进一步扩大全国学校参与面。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组织400场左右各类专业艺术院团演出,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建设,新建2000所中小学传承学校,30个高校传承基地,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开展少儿歌曲创作推广工作,向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十八)强化美育教师队伍。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启动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落实情况“回头看”,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建立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引导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充现阶段体育美育教师缺口问题。抓好美育教师源头培养,举办全国普通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教师两项基本功展示,举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高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院系负责人研讨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九)切实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建立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刚性管理机制,实施美育课程年度开课情况报备制度,在全国建设200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100个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以深化高校美育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推进各高校将美育课程与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建设50个高校美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开展首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展示活动。以改善美育教学条件为着力点,研制发布《普通高中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加强高校艺术场馆建设,推进有条件的高校艺术场馆向社会开放。

  (二十)完善美育改革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机制。健全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机制,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促进教育公平,引领崇尚奉献的社会风尚。完善学生、学校、教育部门“多元立体”的美育评价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对各省美育评价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推动美育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绩考核指标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纳入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1.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