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网络带入了校园。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校园内的普及,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李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执行院长

  “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明确网络安全边界、健全安全防护机制、形成高素质安全队伍、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张生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

  “作为学校网络安全环境下的一分子,学生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甚至危害者。如何趋利避害,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

  陈建淼 浙江省温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温州市采取‘五全、五严、五变’举措,构建网络安全生态圈,努力建设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网络带入了校园。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校园内的普及,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校园也面临着许多网络安全隐患,如技术故障、信息泄露、恶意攻击等,师生同样面临不良信息、网络欺诈等风险。

  目前的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哪些隐患?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如何,又怎样入脑入心?建立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记者约请专家和相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为何要紧绷校园网络安全这根弦?

  记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什么我们要紧绷维护校园网络安全这根弦?

  张生: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在校学生学习、娱乐、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育人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校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够强,在享受网络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很容易受到网上各种信息的诱惑,有针对性地侵害学生的网络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作为学校网络安全环境下的一分子,学生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甚至危害者。如何趋利避害,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是保障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新时代育人环境的重要工作。面对这项工作,学校的制度、技术、人员素质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李晖: 高校作为一个拥有数万师生的单位,其网络与信息服务主要分为两类:日常教学、生活等的信息管理与组织服务(包括教务系统、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研究生系统等),网络接入服务(包括校园网有线/无线接入、易迅接入、移动通信网在校园内的使用等)。其中,第一类服务的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园稳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服务系统崩溃、信息被窜改等),并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信息安全(相关信息泄露可能导致各类网络诈骗的发生);第二类服务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保护,则直接关系到用户个人信息账号安全、网络空间内容安全、校园舆情引导等,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紧绷校园网络安全这根弦,确保校园网络安全、有序、稳定运行。

  2 当前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哪些隐患?

  记者: 当前校园网络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隐患?这些隐患会产生哪些危害?造成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生: 去年我参与了西南某省会城市一项覆盖11万名小学、初中、高中生的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隐私保护不周。调查显示,当收到陌生中奖信息或求助时,30%的学生会留下全部信息,会选择性留下信息的学生只占31%;当意识到个人信息被泄露时,17%的学生会不知所措。

  二是社交安全意识有待加强。17%的学生未经核实便同意加陌生人为好友,23%的学生相信与陌生人的谈话内容,15%的学生直接接收陌生人发来的文件;学生们对熟人更加缺乏防范意识,45%的学生会点击同学发来的链接。

  三是数据备份与密码安全意识行为有待加强。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只有53%的学生会定期更改密码和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对于重要数据完全不设置密码的占29%,56%的学生使用生日、电话号码、英语单词等作为简单密码。

  四是使用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功能时,对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关注有待加强。在使用电子邮件时,32%的学生会设置邮件过滤,大部分学生对于垃圾软件不予理睬;在网上下载资源时,44%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下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甄别能力可以自行下载。

  五是对不良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当不小心进入了儿童不宜的网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调查项中,22%的初中生选择了“继续浏览”,还有22%左右的初中生选择了“介绍给其他同学浏览”。

  六是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普及不足。67%的小学生了解病毒、木马、网络黑客等,32%的小学生表示不了解。

  七是应对网络犯罪的素养不足。64.16%的高中生曾遭遇网络诈骗,38.26%曾被骗子成功诈骗。

  这些隐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目前,对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学生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教育,缺少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的训练,缺乏防范网络风险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

  李晖: 我认为当前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校园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安全。由于校园内各种二级、三级域名系统管理相对分散,针对各类漏洞风险可能会存在安全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这会导致部分网站或信息系统存在被拖库、窜改等风险,从而导致师生的各类敏感信息泄露。

  二是校园网络、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安全。由于校园网络中WiFi(行动热点)接入点众多且大多采用802.1x(一种访问控制和认证协议)方式,人员密集使其成为具有较高价值的攻击目标,因此存在大量的伪热点、基站试图窃取用户敏感账号信息,进行钓鱼欺诈等。

  三是校园信息系统中舆情内容安全(不良信息及言论的传播)。由于大学生初步掌握了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可以轻易接触到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这会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四是校园用户网络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大学校园里,有对网络安全懵懵懂懂的本科新生,也有心智均已成熟的硕博研究生,这使得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很难全面考虑和充分覆盖,容易一刀切。同样的网络信息,对不同心智的学生影响差异很大,这是影响舆情内容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陈建淼: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对全市学校网络安全做摸底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职责不清;二是遇到重大安保事件时,经常把网站系统一关了之,影响了工作和信息通畅;三是勒索病毒肆虐,存在内网大规模感染的安全隐患;四是“ 》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全面排查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市学校网络安全情况做摸底分析。三是全面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重构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体系。温州市教育局合并教育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三个专项小组。四是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基础建设。统一建设教育云计算中心(机房),建设温州教育大数据平台,统一安装终端安全管理软件。五是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统一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统一落实网站集约化管理,统一部署有线无线登录认证,统一开展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落实“五严”,强化网络安全责任到位。一是严格网络建设项目审核流程。二是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三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市县校和各部门(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配备专兼职信息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四是严格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将网络安全的考核纳入到直属单位(学校)、县(市、区)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中;对存在安全漏洞不整改、发生网络安全事故的予以扣分警示;因管理不善致使本部门内发生重、特大信息安全事故或严重违纪违法事件的,按有关规定对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五是严格落实全天候应急值守制度。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及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

  实现“五变”,确保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一是做好应急预案,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防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制;研究编印了《温州市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应急处置预案》;指导要求各地各学校建立相应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的网络安全事件。二是实施等级测评,变应急处置为提前掌控。市本级投入180余万元,根据网站的类型和性质,对市局及直属单位24个网站进行等级测评,顺利取得了等级保护备案证书。三是组织安全自评,变单一部门防范为全体行动。温州市购置了绿盟安全主机扫描系统,要求所有学校定期对学校网站、系统进行主机安全和网站安全的全面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及时组织整改。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变被动管理为自发规避。开展网络安全宣讲进校园活动,聘请宣讲员宣讲相关知识。五是加大网络舆情监管,变事后处置为提前引导。全天24小时监测教育舆情,做到技术监测和人工分析相结合,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