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举行,有了“中国速度”后,中国慕课如何从以量谋大走向以质图强,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1.jpg

在中国慕课大会现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威带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一场往返4000公里的三地协同虚拟仿真大飞机机翼组装调试实验。王镝鸣 摄

  往返4000多公里的超远距离通信,时延36毫秒内,在5G+4K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的承载下,一场三地三校异地协同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国慕课大会现场上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威把曾经只能是“空想”的飞机制造实验教学变成了现实。

  就像实验中为飞机插上翅膀一样,科技也确实为教育插上了翅膀。技术迭代的背后,是中国慕课的高速发展。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堂,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4月9日至10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举行,有了“中国速度”后,中国慕课如何从以量谋大走向以质图强,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识变 “互联网+”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演变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是伴随着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态与资源的极大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演变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看来,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加入在线课程平台,尤其是2013年10月中国慕课平台上线,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慕课时代大幕。

  6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项共识在实践中日渐凝练: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文化传承的主要贡献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

  一系列重磅文件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的作用,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

  从2018年10月起,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志珍开始了远程同步课堂的实践。她没想到,短短一个学期,喀什大学的学生无机化学课合格率达67%,良好以上为27%,15名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一改摸底时只有7人及格的境况,并逐渐向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的成绩看齐。

  而由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打造的“1+M+N”协同教学模式,即以一个名师名课引领共建共享慕课,跨区域协同多所高校建设私有云平台课,使广大学生受益,不仅推动了慕课与校内教学环节的融合,解决了高校学生互动与课堂讲授间的系列矛盾,而且建立了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协同工作新机制,推进了不同高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

  新长征计划、西部中心、巡访交流……中国慕课正逐步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边远、更急需的地区。

  求变 中国慕课正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9所高校的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登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著名课程平台,为世界慕课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短短两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规划所培训专家希梅纳·佩雷拉对中国慕课发生的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巨大改变印象深刻。

  “几年时间,中国慕课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不仅在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和重要,还用在终身学习领域及其他各个层次群体的教育和培训中,越来越多的人随时随地通过慕课学习,这让我印象深刻。”希梅纳·佩雷拉说。

  当前,我国慕课已成为了重要的终身学习资源。教育部遴选的400多门精品慕课上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700多门精品慕课上线中央军委“军职在线”平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中国慕课既要立足国内,也要面向世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9所高校的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登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著名课程平台,为世界慕课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15年,西安交大与教育部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共同创办的慕课中国联盟落地,携手推动中国互联网教育走向“一带一路”。3年多来,该联盟集聚了北京交通大学等117所国内知名高校和中国移动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汇聚1084门课程,研制出支持中、英、俄、阿拉伯4种语言的慕课学习平台,注册用户1600万+。

  在中国慕课大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总结中国慕课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建设方案,勾勒出中国慕课发展的愿景。面向未来,要致力于实现伟大愿景,就必须更好地推进中国慕课的建、用、学、管。

  “我们以学堂在线、爱课程等四个平台的数据为基础,采集了2179万条有效数据,采集分析了学生79种网上在线学习行为,发现当前慕课建设依然存在学生自律性差、师生互动难、慕课资源碎片化、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五大难题。”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说。

  他分析,从学习行为来看,在慕课平台上学习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科学性有待提高,仅26%的学生完整地完成了课程学习;从互动来看,慕课作为虚拟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时空隔离,师生间情感交互不足;在慕课资源方面,由教师独立开发,存在位置分散、结构无序、知识碎片化的问题;而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慕课成绩可信度有待提高,高校和社会认可有待研究。此外,在慕课上依然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当前,中国慕课的发展,从管理角度来说,还存在着平台标准各异、平台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知识存在孤岛现象,以及一线教师和管理者疲于应付、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郑庆华说。

  可喜的是,行动一直在推进。在大会现场,由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10个跨地区、跨校、跨学科的联盟组织共同发起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正式成立。

  作为全国性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共同体,联席会将积极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慕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整合、协调、推动、支持、指导与引领作用。

  (本文有删节)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