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开好信息技术课,借助这门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懂得信息技术对人的生活、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知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我们身边,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年轻父母遇到子女吵嚷不停,而自己忙得分身不暇,就把一部手机塞到孩子手中,然后安心忙碌。等到忙碌完,又会立即阻止孩子玩手机,深怕其沉迷其中。一边是对电子产品如保姆般的依赖,一边是如临深渊的担忧;一边是自己含着“电子奶嘴”,一边是大声呵斥乃至决绝地拔掉孩子的“电子奶嘴”。当孩子沉迷网络时,觉得电子产品是老虎;当自己沉迷时,又恨不得把“老虎”养成宠物。
老虎也罢,宠物也好,网络只不过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谈网色变。正确的态度是相信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相信它会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改变,进而提升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拒绝它。但是,当下的网络环境和信息素养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不能任其自主探究,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阶段,“三观”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事物引诱。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认知、正确的信息意识,认同与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
首先,学校要开好信息技术课,借助这门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懂得信息技术对人的生活、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知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这门课程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实践操作,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鉴别和推理来完成。
其次,学校要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每学年组织一两次信息技术比赛,把学生愿意玩网游的兴趣迁移到信息技术的学习研究上来。除了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学校还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多提倡运动类项目、创意性项目,力求全员参与,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同时,倡导阅读,多读书多分享,在开展过程中既要有仪式感,又要重实效。对于已经沉迷网络的孩子,学校要利用心理辅导室对其进行干预,让他们时刻有“我活在一个有真爱的大家庭里”的感觉。心里有依靠,能感觉到周围的温暖,就会有力量。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求安慰,而是向周围的同伴、老师求助。
另外,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把亲子教育这门课补上。几乎所有沉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心灵得不到充分舒展的孩子。如果能给孩子提供包容的环境,不管是现实环境和心灵环境,都会减少其沉迷网络的概率。从效果上看,家庭环境的创设比学校环境的创设有更好效果,而这个前提是父母有学习和提高的意识。现实表明,存在问题的孩子,其父母往往欠缺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父母是否具备榜样示范的能力,非常重要。
从哲学角度看,什么事物都有两面性,扬长避短才是教育之道。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家庭、社会共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互联网对学生成长发挥应有作用,这样才能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而让网络成为助力成长的有力工具。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