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神州大地上史诗般的变化,透过就业这一“晴雨表”可窥一二。  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国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 8亿多人,增加到2018年的7 7亿多人,增幅达到329 1%;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从1952年的83 5%、7 4%和9 1%,转变为2018年的26 1%、27 6%和46 3%,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大产业……  70年斗转星移,我国就业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神州大地上史诗般的变化,透过就业这一“晴雨表”可窥一二。

  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全国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多人,增加到2018年的7.7亿多人,增幅达到329.1%;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从1952年的83.5%、7.4%和9.1%,转变为2018年的26.1%、27.6%和46.3%,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大产业……

  70年斗转星移,我国就业制度、促进就业政策、公共就业服务都发生了沧桑巨变。

  就业制度:从统包统配走向市场就业

  1993年2月5日,农历春节刚过,20岁的温如明便跟随姐夫来到广东佛山,进入姐夫打工的顺德开关厂打工。

  当时,从江西赣州老家到佛山,温如明坐了近20个小时的客车,车票110元。

  进厂后,温如明干的是钣金电焊工,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由班组长带着,拿焊条边学边干。他一个月便学会了钣金电焊,还学会了看图纸。第一个月,温如明拿到2000多元工钱。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激动之余他把钱全部寄回了老家。

  温如明的务工生涯,得益于我国就业制度的跨越式发展。就在温如明来到佛山的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通过,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年前,我国统一计划、招收、调配的就业制度解决了旧社会遗留的400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在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中,国家统一招收、调配和管理劳动力,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而在改革开放后,用工制度改革不断突破,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愈加凸显。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